Show newer

新闻写得真恶毒,什么“雇佣多人创作色情文字制品”,什么“获利xxx万”,我们同人女当然一看就知道肯定是代理寄售以及可怜巴巴的店铺总流水,普通人看到哪里会知道,又是雇佣多人,又是获利,措辞完全就是胡编乱造刻意引导人往可恨可鄙罪有应得那方面去的。下作,恶心。

最近魁北克的文化制品看得比较多,对那边产生了很好的印象…

看了导演访谈,里面说到这个妈妈穿的是九十年代末流行的牛仔裤,很可能是她年轻时候买的裤子,但是那种裤子拍电影的时候已经找不到了,他们重新做的。
我快笑晕了!我今年去洛杉矶 Toy District(一个比较穷的街区)的时候看到商店里好多那种牛仔裤啊!

Show thread

看过《大都会》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half: :star_empty:
neodb.social/movie/2KiXrNoQnNk
我好像看不太惯默片这种过于夸张的表情和肢体…故事不喜欢,父权意味太浓而且阶级过于简化了,塑造的女主形象也不喜欢…

看过《妈咪》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half:
neodb.social/movie/4nZeAIbuuBt
特别特别好…一位非常有能量的普通妈妈带着有 ADHD、暴力倾向和依恋障碍的儿子,还有一位天使一般的邻居。我以为会是一部很痛苦的电影,但事实上阳光欢快充满希望的部分非常多,所以特别生动,导致我最后哭惨了。其它的不想剧透,但真的特别特别好 :blobcatgooglycry:

My house isn’t messy, it’s just sorted by Date Last Modified

我惊讶地意识到,从至少十年前起,我对我的每一任男友都透露过我对女孩子有兴趣,但是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会不会是双性恋,直到近两年前。。可能之前完全没有听说过这个概念。虽然现在本人对 identity 也不是很感冒。
很感激这本书的一点就是指出了 identity 和 behaviour 的区别,并不是要有双性恋爱经历/性行为才能称为是双性恋的,也不是说你过去谈的对象十个里有三个同性七个异性就说明你有 30% 的同性倾向的,因为这个比例很可能就取决于你目前为止遇到了什么人而已。经历十几年几乎全男环境的我潸然泪下。

Show thread

读过《Atemschaukel》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half:
neodb.social/book/1EhqKu6CtSQL
集中营的描写我也看过不少了,但大多都很抽象,着重事实描写,没经历过的读者只能模模糊糊地想象那是一种什么感受。这本就很不一样,着重于描写非常细腻的感受,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集中营的生活。很多都是非常细小的经历,比如每天吃不饱饭,好不容易有了外出的机会还被人塞了钱,吃了顿好的,结果烈日一晒胃直翻滚,在大树下边吐边哭。尤其是作者经常把极其痛苦的经历描写得像诗一样,能让人感受到很强的逆境中的求生欲。
阅读感受和 Herta Müller 的其他书也不一样。其他关于 regime 的书我是全程都觉得不错且共鸣,这本书就经常是一会儿不知所云一会儿又被震撼。可能那样的经历对我来说还是太遥远所以不能全部理解。

昨天我妈在打麻将,我跟她打视频电话,她说我变漂亮了,其它几个打麻将的阿姨纷纷凑到屏幕前看,感觉我像动物园里的动物​:aru_0190:

Show older
Rhabarberbarbarabar

本吧服务器位于德国。欢迎小伙伴们分享生活和语言豆知识。
新用户注册请
1. 填写详细的申请理由,或者附上别处的社交账号。
2. 给出 Rhabarberbarbarabar 的中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