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m.cmx.im/@jingquank/1121364062
反正我觉得 AI 这么强大的东西被大面积用来搞生成式就很费解..非常费解…到底确实是这方面很有需求(谁的需求先不提),还是首先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科研突破所以大家就一窝蜂做了…反正就是真的觉得很莫名,明明有那么多东西可以做,却非要做生成式…

长篇大论:人工智能应该做什么(以及生成式AI为什么是屑) 

- 值得被人工智能自动化的部分是「行为」而不是「内容」

- 当然「自动化内容」会给不了解机制的人一种「自动化行为」的错觉。

- 最初的搜索引擎里,结果仅以列表的界面来呈现。后来谷歌利用穷举的方式,尽量将一部分的搜索结果用特别设计的UI呈现出来。比如图1里这个例子:当你问及苹果股票表现如何,搜索引擎用了图表来显示股票走向。

- 类似的例子还有搜索电影/比赛比分/衣服等等。

- 这部分信息呈现都是通过「穷举」出使用场景,并「穷举」出可用的设计来完成的。我们在没有“人工智能”的年代就能完成这样的事情。这是非常优雅的设计。

- 人工智能的潜力其实应该在填补「穷举」这个部分,用来发现以及特殊化这部分值得重构界面/呈现方式的信息。

- However, 今天当我们问出另外一些比较细致,但「尚未被穷举出」的问题时,我们今天得到的只是一个冷冰冰的对话框(如图2)。这个对话框仅复述了一遍已有的内容,只是一个已有网站的套皮而已。

- 目前所谓的「动态UI」「信息汇总」都用的是诸如此类的对话框模版。本质上只是根据垃圾生成的更多垃圾而已。

- Google和Bing搜索引擎里这个Generative AI,以及Arc移动端那个双指缩放的浏览内容概述,都是制造垃圾的Gimmick。

- 目前GenAI本身的界面都是对话式界面,对话式界面是日常语言的一种纸质上的文本化呈现。但日常语言是低效/低精确度/低可信度的。仅文本化日常语言没有办法构建一个操作系统。

- 所以AI Pin还有Rabbit R1都是电子垃圾。

- 那是不是使用精确的语言来描述prompt就能改善这个问题呢?的确可以,而且我们已经有了这个东西,它叫做programming language。

- 回到第一点,应该被自动化的部分是「行为」而不是「内容」

- 利用这个自动化的行为我们能做到很多事,比如:
- 根据内容本身,穷举出更多如图1中的特化界面
- 根据浏览环境,重新组织内容呈现方式:比如当我在VisionPro里点开12个窗口,在家里vs在我办公室里vs在飞机上它们的陈列方式应该不一样。
- Persistent Computing: 在后台保持运算,以应对使用者可能变化的条件:比如一个根据我的表现自动调整难度的多邻国。

另一位20s-30s活跃的德裔女性大力士、空中飞人Luisita Leers,也是巴纳姆马戏团出身。

一家当时美国报纸如此描述她:“Luisita Leers两周前在 Medrano 马戏团结束了这场演出,从纯粹的杂技角度来看,她不仅是一位了不起的表演者,而且笑容令人心醉神迷,并且尽管她拥有非凡的肌肉,但她的身体依然美丽。”

二战期间,由于已回到德国,她无法演出,也无法训练,房屋与全部资产都在轰炸时毁于一旦。战争结束后她已身材走形无法重操旧业。数年后,她结了婚,并且凭借优秀的语言功底找到了一份翻译工作,并最终成立了自己的翻译公司。她于1977年以88岁高龄去世。

Show thread

在荷兰比较头疼的就是还没找到好吃的 bakery。。以前在德国的时候从家到学校会路过主火,那里有一家很好的面包店,我几乎每天早晨都去那里买面包。
但是搬到这边之后每天早上都不知道吃什么。。家附近有一家是蛋糕店,全都甜甜的,面包种类不够丰富。可能市中心有,但是我只有周末会去那里。。
啊啊啊想去法国吃面包!

上周在搞一个小项目,搞得特别上头,所以周六也搞了一整天。周日的时候觉得不能这样 overwork,所以强迫自己休息了一天,结果等到周一就完全不想继续工了。

感觉我们这种工作狂搞起事来还是应该一鼓作气,想休息的时候再休息,不能强行按照社会准则来要求自己。

我做所谓的干锅鸭舌,每次做都做不干,里面总是含很多水。但是菜剩到下一餐,放到微波炉里随便转一转就干了​:aru_0190:

好想吃丝瓜啊!国外好像就没见过丝瓜,上次回国一直在吃​:blobcatmeltcry:

哦对了,看《花木兰》的时候突然想起以前学木兰辞只知道木兰卸甲回乡,还以为她就平安度过一生,结果搜了一下才知道,木兰回去后女扮男装的事暴露还传到可汗那里,皇帝知道了就降旨宣木兰进宫当妃嫔,我真服了你要一个当过将军的人去当妃嫔你脑子是不是都是屎啊,然后木兰不愿意她又没办法抗旨,就自刎了。皇帝就开始后悔哎呀我把人逼死了啊,赶紧修个牌坊追封一下。当时看到这真的心梗,她没在战场上死去,背负同族的姓名活了下来还打了胜仗,结果被皇权逼死了。难怪大家都不说结局,结局太残酷了。
附原文
“木兰姓魏氏,本处子也。世传可汗募兵,木兰之父耄赢,弟妹皆稚呆。慨然代行,服甲胄箭囊。操戈跃马而往,历年一纪,阅十有八战,人莫识之。后凯还,天子嘉其功。除尚书不受,恳奏省亲。及还家,释其戎服,衣其旧裳。同行者骇之,遂以事闻于朝。召复赴阙,欲纳诸宫中。木兰曰:‘臣无媲君之礼’,以死誓拒之,迫之不从,遂自尽。帝惊悯,追赠将军,谥‘孝烈’”。

今日最震撼我的事:
某国内研究人员在Elsevier发的文章,introduction开头第一句忘了把chatgpt的话删了………………然后文章还真的发表了 :0190:
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

今天上的这课太萌了老师尽显第三世界国家媒体从业者的风范,听得我淡淡感动。
:我们用什么去衡量某个地区的人的游戏习惯?购买数吗?如果你去看数据你会发现很长一段时间玻利瓦尔没有人玩ns,但这只是因为玻利瓦尔没办法买到合法的ns。事实上我走在街上都能看到有人卖卡呢。
:我刚工作的时候很穷,朋友买一张卡会分给我们十个人玩,但从销售额上看这里只有一个人在玩,难道剩下的九个人就不存在吗?
:说实话我并不知道你们都在玩啥就像你们也不知道xxx,我十几岁的时候超爱,它是拉美最大的游戏公司移植的一款游戏。我来这里工作之后跟同事聊塞尔达他们知道,但他们不知道xxx,这难道这可以说明xxx不是好游戏吗?我超爱的啊。
:游戏is heavily based on culture,就像音乐。你们想象一下,大家都喜欢世女一,但事实上每个地方都有musician,你走出门一公里可以看到三个,哦不是今天,今天下雨。
:我完全理解每个人都想做世女一,但首先大多数人做不了世女一,其次并不是所有人都必须以世女一为目标。不是所有人最喜欢的游戏都是塞尔达、巫师三、还有血源诅咒。

然后他还讲他和年轻时候一起做游戏的亲友君向潇湘我向秦的散伙人故事,年轻时候他俩一起做game jam,亲友现在去索尼了,他在这里劝大家人不是一定得去索尼(虽然在座各位可能也去不了)然后ppt上放的还是亲友的game jam领奖照片,我:。

也不知道 ChenChen Zhang 老師什麼時候發到象上來,先截豆瓣圖轉發了。

這些大國怎麼這麼討厭。

看过《白日之下》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half:
neodb.social/movie/1Qr5Um3gAhx
很好的片子!追逐真相并不一定能带来更好的结果,那这份工作到底还要不要做。。
比较震撼的是工作人员给残疾院院友在光天化日之下洗澡就已经能成为全香港讨论的新闻,无数记者追着采访,在现在好像很难想象。而且故事好像是发生在 2015 年的,那个时候调查记者就已经开始觉得这个行业没有出路了吗?
好喜欢女主的魄力!

BG3 这个游戏让我很崩溃的就是要读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比如我升个级就要花上二十分钟给我的每一个队员挑选合适的技能,结果挑完之后的两个小时我都在城里跟各种人进行对话,根本没有用上任何技能。。游戏的游玩时间都是这样堆起来的。。

Show thread

看过《富都青年》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empty:
neodb.social/movie/3uEr4KGVBew
情感渲染得很到位所以后半段一直在哭。两个主角形象很生动,兄弟两个都因为孤儿身份没有身份证,虽然有社工的帮忙但也一直办不下来。弟弟早就放弃了,所以走违法的途径挣钱。哥哥安分守己,打小零工挣钱,但内心比弟弟还绝望,毕竟弟弟还有出生证明,哥哥只能在警察突袭的时候东躲西藏。
与此相比女性角色的塑造就很糟糕了,纯粹起推进剧情发展的作用,尤其是女社工的遭遇让人觉得导演是不是脑袋被驴踢了。

Show older
Rhabarberbarbarabar

本吧服务器位于德国。欢迎小伙伴们分享生活和语言豆知识。
新用户注册请
1. 填写详细的申请理由,或者附上别处的社交账号。
2. 给出 Rhabarberbarbarabar 的中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