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更喜欢 Herta Müller 的描写方式,比如 Atemschaukel 这本小说就写得像纪实一样,我读到一半发现性别不对才意识到主人公不是她自己。她丰富的细节描写给人代入感很强,视角很独到又很以小见大,像是写炼钢时的矿渣就能写一整章,分配的面包也是全书一直在各个场景下出现。光是平铺直述就已经很震撼了。
读过 少年來了
https://neodb.social/book/3alvPu7YMROpSCksl7QOP3
还算是喜欢,只是明明应该是很沉重的文字,又因为抒情太多了总有一种飘在空中的感觉。很多时候场景描述已经足够引起感受了,再重笔墨叙述当事人心理反而 distracting。不过全称式叙述还是增强了不少代入感的。
听过 La symphonie des éclairs
https://neodb.social/album/1wFSVAZsNlGRDoi0upQMNh
那首 Les Garçons 好搞笑!
我的男孩,我爱你,我觉得你很特别,但是所有的男孩子我都爱,我觉得他们都很特别。算了反正我还能再找一个。
想看 Bye Bye Tibériade
https://neodb.social/movie/6T1Ne2QDiPEZPdKAGCVpXu
我跟我妈交流一大崩溃点就是我总感觉我说的东西她听进去了,她也频频点头,但下次还是会重蹈覆辙。
就比如我不想要孩子,她也表现得很接受,觉得我这种情况没必要,但每次聊天总还是会说哎呀有个孩子有盼头啊,人老了看透了觉得人生也没什么意义啊,孩子是心灵支柱啊。
搞得我真的很困惑
虽然 Linkin Park 已经不是我最喜欢的乐队了,但是因为是青春期听过的所以对他们的感情就特别了起来,而且他们相当于我的英语启蒙吧,在我刚刚开始学英语的时候听到让我有了学英语的动力。
你吗的,《最后一人》的女主人公13岁时在故乡的小河边被拐走,送到哈尔滨变成慰安妇,从此几十年无法返回故乡。作者怎么用女性伤痛消解宏大历史:听到人类登月的消息,她冷笑了一下,就算科技发达到能把人类送上月球,也无法把她送回故乡的小河边。
故乡的小河在比月亮还要遥远的地方静静流淌着
然后突然想起来以前读郭敬明出品的最小说,里面有一篇不知道是标题还是正文里面有 Lying Is the Most Fun a Girl Can Have Without Taking Her Clothes Off
因为名字太长一直记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