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来,我就不太喜欢《你一生的故事》那种的,揉了很多物理学哲学语言学的基础知识进去,但是全都点到为止,结论下得很草率匆忙,整个的理论也不太站得住脚,比如从光走最短路径推出光会预知目标、学会了某种语言就能预知未来这样的设定我接受不能…特德姜的其他作品还没看,目前在看软件体的生命周期,感觉还可以。
刘宇昆的风格就很不一样,他不讲基础知识,而是把适合用来写论文的 ideas 揉进一个故事里,比如妓女的眼睛里装有摄像机、用无线信号记录人的行动,等等,比较喜欢这种的。
以上这两个都是科幻,和王小波本来没有可比性,但王小波写的都是些基础知识,比如“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单一样本不能推论总体”“勾三股四弦五”“跑仿真”,却发散得又很巧妙,喜欢这种处理。
很奇怪,《红拂夜奔》里的王二也一直在证费马大定理,说他证出来了,我就信了,也没要求他证,怎么 1 = 2 我就要求特德姜证了?
可能一是王小波一直在胡扯,所以他说啥我都信,二是其实怎么证的并不重要,时时刻刻都在证、什么情况下证出来的、证出来之后怎么办才是关键。但是我对于科幻的要求和期待就不一样了,如果他试图围绕着这一个点讲故事的话,证明方法就不能一笔带过,起码要讲个思路
为什么我一直在拿这两个人比较也很奇怪
@unagi 我也很喜欢,还有万寿寺这篇的现代生活部分也很有意思,这两个王二一个研究数学一个研究历史
@Cronopio 怎么又是王二
@unagi 还有某篇的王二是做AI研究的,搞笑的是这些东西他都确实接触过,比如我看到了这个考据
@Cronopio 腻害,我看维基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他是什么背景的
@Cronopio “闲着没事搞了个发明。原有中文软件是用线扫描方式出汉字。我做了一个用调整字模发生器方法出汉字的系统,自以为很优越,可惜还未找到用户。用此法可以很容易地在西文软件上出中文窗口,还在SPSS上加了几句骂娘的话。”
笑死了,这是不是卫公的发明没有人需要的灵感来源
我真滴好喜欢#红拂夜奔,但是喜欢的不是古代的那一部分,而是作者时时刻刻在寻找当时的事件和自己的经历的联系,像是他一边生活一边在写这本书,把自己的生活也揉进去了。我读书的时候也总是揉自己的经历进去,时时刻刻都在毛象上发散,我觉着我写评论的时间比看书本身的时间多多了。
再摘一下文末的这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