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研究节律调节的事情,虽然关于ADHD多巴胺受体这个说法有争议,但是无论学界怎么吵吵,这个感受是真实存在的。
我体感ADHD+ASD是这样一个系统:
当启动奖赏自己(看剧/看电影/打游戏/精进技能/......)的行为,普通人会立即从不同行为类型得到多巴胺/催产素/内啡肽,但是对于ADHD+ASD来说,神经发育决定了这些激素对你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来得慢走得快的东西,且启动的动作会瞬间关联到执行功能,所以会出现,我不打完这一局酥油我就停不下来,我不看完这一部剧我就停不下来。
换句话说,你的身体知道“看剧/打游戏”是补reward的通道之一,但系统会默认你必须“完成任务”(打完一局/看完一季)才能结算reward,而不是看两三集就够了。
而你一旦完成reward得到系统结算的奖励(多巴胺/催产素/内啡肽之类的)你的节律又被打乱,然后你就调整节律(交感/副交感),没过几天你又缺点负责reward激素了晚上开始不甘心结束一天需要报复性熬夜搞点多巴胺,如此无限流循环......
越是一个高执行力的人,就越是鬼打墙。
最近阅读波拉尼奥让我想起前几年的一些失败的写作尝试。
约么是博四博五的时候,忽然一阵扔掉论文去写小说的冲动。我想象一个和我一样前途未卜的博士生,他散步思考数学问题,常常走着走着就去了慈善商场,在旧衣服区翻找品相好的皮衣,也许能够淘到好货转卖。
他本人最好穿着普通的聚酯纤维外套,在我的想象中他根本不懂如何判断皮衣的品相,只是被倒卖皮衣这个想法吸引着。我可以解释为,寻找标价不妥当的皮衣和他的本职工作(寻找数学悖论)有背道而驰的相似,或许这也是关于抽象与实际的隐喻。我可以写他希望赚一小笔钱,最好隐隐表明他并不需要这笔钱,比起填补生活更像是偷窃和反叛的奖杯。可能他漫无目的的搜寻实质上掩盖着自己对于皮衣的渴望,他不允许自己去拥有,而只好赋予这个渴望以实际的目的,这样的话也许还需要引入他的心理医生这个人物……后来我想,这些都不好,也许他只是单纯地被旧皮衣那股熟悉的刺鼻难闻气味吸引,他希望被陌生的皮衣裹紧,夹胁去一段不再停滞的生活。这里可以写成意识流。不过老实说,我从没穿过皮衣,也从没研究过皮衣,可见我对写作这件事情并不真的上心。
有时出门散步的时候,我就会跟着脑中的脚步走去慈善商场。我想象中他的脚步很快,就好像有什么急事,又好像怕被人发现。他会精确地计算时间,只在慈善商场里停留十五分钟(真的很像偷窃)。记得写他喜欢看表这个细节。回到家后,他会对他的伴侣(或者猫)编造解释他去了别的什么地方,虽然对方并不在意,甚至没有问过。他会去洗手以除掉皮衣难闻的刺鼻气味,洗着洗着会有些伤心……有点太复杂了,我想写一个短篇,最好不要有这么多的细节。
慈善商场离我家不远,但我很少去那附近。我也很少散步。我的大部分生活在客厅紧窄的空间里转磨磨。很明显这篇小说是对我生活的隐喻,我在脑子里散步,去翻看不存在的皮衣。想着想着就觉得烦闷,继续回到我的数学定理上去。我现在才意识到,我甚至从没有设想过故事的结尾。这可以是关于停滞的故事,他日复一日在等待数学灵感的涌现(虽然知道研究不是这样做的),越等待时间流逝地越慢,最后趋于浓稠黏腻,每次去慈善商场的路都变得更加长,就像夏天的气压越来越低,他只好走的更急,推开空气前进,只好翻皮衣看得更快,回家后花更多时间洗手才能去掉不愉快的气味。
在我脑中,我不知道故事最后会怎样。我清楚我不希望他找到他的皮衣、他的定理、他任何生活的意义,因为那样我会嫉妒到愤怒;我也不希望这是一个关于放弃的故事,绝不。不过我知道我会写“有一天他醒来”,我喜欢这类结尾,梦醒之间也许一些突然的事情发生了,也许他明白了什么,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很希望他最后能至少想通一些(不要太多)道理。或者,也许可以让他病一场,就像是在路上里我比较喜欢的那段,或者万寿寺里那一段,一切突然恢复了。我有点纠结是否要提到他在读/读过什么书,我对自己的阅读书单不是很自信。
实际上,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都是悄悄而迅速地发生的,我渐渐觉得这个故事很无聊,我没有写作的能力和技巧,我不会写对话,词汇量很小(并且用了太多的“其实”、“不过”、“但是”),主题也模糊。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只不过是我渐渐地忘了这件事。几个月后我决定毕业(并没有证明出那条定理,我保留它作为一个“猜想”了),之后去做了一份拿薪水的工作。
在毕业与工作之间的几周,我大病了一场,忘掉了那几年发生的大部分事情。
新故事《怒海》本日开始连载
请各位观赏太空前男友,又名why dissidents and conformists should never f*ck(不是
葡萄田 https://vallennox.com/2025/07/14/merlointaine-ch1/
AO3 https://archiveofourown.org/works/67515891
很赞成这种解读思路但是不由思考。
桃花和社交并不是能够混为一谈的东西,至少在我们西洋古典占星术里不能。
子女宫和恋爱宫是五宫,宠物是六宫,社交是十一宫。
在现代占星当中宠物可以被放在子女宫里面考虑是因为有些人把宠物当做小孩在养。但古典占星大概率不会这样看。
社交贵人和桃花也完全不同。恋爱和子女都是五宫议题;社交和贵人这都是十一宫的议题,传统上十一宫是国王的大臣和议会,所以这个宫位兼有community(社群)和贵人的含义。
当然原嘟说的是中玄,所以不一样很正常。
我疑问的点在于,中国的术数大量地受到印度占星的影响,而印度占星本身又是希腊占星流传之后本土化的一个版本,宫位含义历经千年的发展真的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或者说这完全是中国独立发展出的技法,完全没有受希腊和印度的影响?这种取宫的思路本身会为解读带来怎么样的影响?
(就这样又跑去翻文献)
天坑
发疯
公众号:Mireille Silmeril
mireillesilmeril.substack.com
As above, so below.
/请勿以任何形式转出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