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目前記詞性對我來說最有用的方法是生活物品貼便利貼。
詞性好難記啊。除了尋規律外,看人說要連著單詞一起記。此前我能記住的單詞詞性純粹是因為天天跟它打照面。在單詞本上專門記,就很難了。
很抽象的無法貼便利貼的詞彙我只能試著以多用多看來記了……

Show thread
霜河 boosted

rt 因為看過以後其中一段時不時會想起來,轉出存檔:

「换算到精神上,也是一样的,你可以尝试着不再考虑你“之前”是什么样的人,是怎么做的,而是重新开始和这个世界进行磨合,怎么样说话,怎么样生活,都可以不必和前人保持一致,也不用非得作对比。不存在“我变暴躁了”“我卫生习惯变差了”,因为【没有足够行动力的你是一个新的你,而不是旧人的残缺版】,请一定要记住这一点。」

霜河 boosted

或许会对你有帮助:如果深陷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可以考虑参考这些方法 

我是十年以上的抑郁史,没能长期吃药,最后是靠自己把脑子给修好的,这期间也陆续给一些朋友提供过陪伴和帮助。这样久下来,在这些自救和助人的过程中逐渐整合出了一些有用的方法和经验,所以尽可能地写在这里,希望能给任何人帮上一点忙。

首先是最重要的一点:在情绪问题上不要那么自责,要能想得起来提醒自己“我是生病了,这不是我有问题”。
如果一个人有肢体上的缺损,大家能看得到,就都会知道ta在相应的场景下需要帮助,也能理解ta因此会更加敏感暴躁等。但作用于大脑和精神的疾病没有办法让所有人都看见,他们不能及时意识到“你是一个需要帮助的人”,甚至你本人有时候也很难意识到这一点。
那么,当你遇到一些生活问题的时候,比如拖延了很久没办法开始做一件事情、抗拒洗脸刷牙洗澡、没办法规律地吃饭喝水、房间杂乱却提不起力气收拾……
在这些时刻,人难免会有自我厌弃的情绪产生,但希望你在“我怎么这样”之后尽可能地想起来补充一句:“这都是因为我现在病了,我状态不好”。
想象一下这是一场游戏,你的头上顶着一个“状态-90%”的负面效果,根本不足以完成周围的每个交互事件。在这种情况下,玩家不会硬撑着要完成每个待办事项,而是找地方休息,等到负面效果的倒计时结束了,再去做任务。但是放在现实生活中,人看着那些没有精力去做的事情,难免会怪罪自己,“我太懒了”“我好差劲”“我脏兮兮的”。其实不是这样,你只是状态栏缩水了,你完全可以坦然地往床上一躺,心想:“等我过段时间状态好了,再来料理这些”。

对于在生活中没有接触过这些心理和精神问题的人,他们没有相处的经验,也没有“你需要被照顾”的认知,因此言行经常会trigger到你。【如果你有余力】,也可以尽量这样提醒别人,你是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但这种沟通的前提是对方有意愿改变自己来帮你更好地恢复。如果你感觉到这种沟通反而可能进一步伤害到你,就不要去做,反而需要【尽快拉开和这些人的社交距离】,优先确保自己能够不受打扰地慢慢痊愈。
我家里人不能理解我为什么“坐在那里莫名其妙就能哭”的时候,我这样解释过,因为我的状态实际上就和失去了两条腿差不多,我没有办法做这些那些事情,因为我每天都像是在残疾的前提下负重醒来,我展开任何行动的压力都远远大于你们做这些事情的压力。我没有办法克服这些障碍去“多出门晒太阳锻炼跑步就好了”,也不能时刻忘记这些“不去想不就开心起来了吗”。
我运气不错,我妈妈愿意试图去了解我在经历什么,也能够尽力改正自己和我说话的习惯,否则的话,我是没有办法把家当成一个安静的疗养院慢慢休整的。

关于创伤和应激:
我对它们的感觉是,这像是一种炎症。如果你已经受伤了,创口还暴露着没有结痂,却没有办法处理掉污染源,就一定要尽量远离它。这不是你的伤口“太脆弱”,也不是你没有能力去免疫它,而是污染源和伤口根本就不应该出现在同一个场合里。
如果你觉得你的家庭成员、舍友、同事、伴侣……任何人,任何事,在接近你的时候会给你带来不好的刺激,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拉开距离,尽可能减少这种精神细菌进入你思路的机会。我们可以不用一次性做得特别彻底(比如什么断绝关系、拉黑再也不见之类的),因为这往往会带来更大的压力。你只需要设置一个更长的缓冲带,就像从健身房的淋浴间到泳池的路上会有的那种消毒池一样。
把这个缓冲带拉得无限长,在对方找你互动之后,你不需要立即给出回应,放一会儿,放一晚上,放一天,哪怕不回,都是一种降低负面反应、避免激化矛盾的方法,也有助于思考接下来要怎么应对,能不能再心平气和地回复。
比如我可以每个星期都想念我爸爸,但我已经一年没跟他说过话了,因为我就是没办法跟他谈任何不那么日常的话题,经过两三年的反复调整,最后我觉得把他当成已经死了来考虑我们之间的关系会让我舒服很多。
拉开距离绝对不是你懦弱逃避,也不是你没办法解决问题,这只是成本最低最方便的一种方法。和污染源拉开了距离,创口不再被反复摩擦反复感染了,你才能有余裕去考虑别的事情。

不要去想过去的事情,【绝对不要批评自己曾经的决策和行为】,如果很难做到这一点,请把过去的自己当作一个第三人来看待。
我非常痛苦的那几年里总结出了这样的经验:绝对不要用你今天得到的智慧,去苛责过去的自己。
因为过去那个你,受限于当时的认知、视角和经验,只能做出ta当时认为最合适的反应。Ta那个时候可能觉得,必须要很快地回答,因此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调动大脑;可能觉得,一定要马上退出项目,因为压力已经变得无法承担,可能觉得,再不选择,就要错失良机……
不管当时是什么样的,你站在“以后”的时间点去遥望过去的自己,就好像一个穿越者,你已经见过了其中一种选择会带来的后续,也知道了更多的信息,经历了更久的人生,也远离了当时的危机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不要再去指责之前的你做得不对、做得不好了,当时的每一个选择和现在的每一个选择,都是你在那一刻综合来说,有能力作出的最好的选择。
实在无法释怀的话,可以假设过去的那个你其实是一位年轻的新朋友,时不时发布自己的日常,当你点开主页一看,发现对方最近经历了这样的事情,如果你不会想要责备ta,那么为什么要对过去的自己这么严厉?

关于秩序和习惯:
你可以尝试观察自己状态较好的时候,把那种生活秩序描述一遍,用于在状态不佳的时候参考,看自己当前是处在什么样的情况里。
假设我在观察完自己的生活规律后,可以总结出这些:我在偶尔非常好的状态里,会保持一切都井然有序,热火朝天地进行整理和清洁;良好但不兴奋的日常生活中,桌面开始杂乱;平淡状态下,不打扫地面,有碎屑和灰尘;偶尔不太开心,储物格里到处乱放东西,衣服乱丢不挂起来;短期沮丧的时候不想写每日记录,可能隔夜才洗碗;整个月都消沉,每天抗拒洗澡;长期抑郁……
稍微归纳一下,自己习惯于在什么样的心情指数下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这样当你意识到自己今天的某项行为符合这个规律时,就可以知道“原来我在这一阶段里!”。比如我发现我的碗已经堆了两天了,会豁然开朗,“哦,原来我现在的行动力已经降到警戒值了”。游戏里的生命值掉到一定程度会变黄或者变红,但是生活不会,所以要尽可能地【给自己创造一套信号系统】。
这套信号系统甚至可以完全是你编的(如果你暂时没有足够的力气去观察和总结的话),因为它的意义是把情绪和状态简单翻译成可以量化、可以跨越的指标。你看,当我定义自己不洗碗的行为是处在“短期沮丧”状态下,其实已经是在对自己施加暗示和引导了:只要我起来把这个碗给洗了,我的表现就跳到上一级了,也就是我摆脱了“短期沮丧”,升级到了更好一些的阶段里。调整情绪不容易,但是完成任务相对就更简单些,将这两件事进行关联,你就可以慢慢地,像武侠小说里那种“左脚踩右脚轻功”,借自己的力,把自己从泥坑里拔出来一点点。

生活的时候,你可以通过建立新的标准,主动给自己放宽生存空间。
比如我曾经是一个对“整齐干净”有很高标准的人,当我状态变差的时候,每一天都在触犯自己曾经的下限,我的桌子、床、衣柜、手机相册……全都不及格。每天睁眼就崩溃,又没有力气去收拾,睡觉的时候还被这种焦虑和拖延影响。
这个时候完全可以修正自己对自己的认知,让日子变得好过一点。于是我决定放低标准,综合抑郁期间的表现,干脆认为自己其实生来就是个臭猪,每天窝在一个杂物堆里睡觉,醒来去另一个杂物堆里玩,玩到尽兴了就再回到杂物堆睡觉。
这样真的好多了,从那以后但凡每天过得不那么猪,我都感到一种强烈的“我进化了!”的喜悦(……)。今天洗脸了吗,洗了;今天吃饭了吗,吃了;今天扫地了吗,天哪我怎么连床单都换了,我是不是要白日飞升了!
失去胳膊、失去腿、失去指节,身体产生物理的缺损后,人不可避免地要抛弃原来的生活方式,形成新的习惯。这个时候原本的设施就不再适用了,但这不是人的问题,而是设施的问题,人也能理解自己不应当固守之前那些没法继续沿用的习惯。
换算到精神上,也是一样的,你可以尝试着不再考虑你“之前”是什么样的人,是怎么做的,而是重新开始和这个世界进行磨合,怎么样说话,怎么样生活,都可以不必和前人保持一致,也不用非得作对比。不存在“我变暴躁了”“我卫生习惯变差了”,因为【没有足够行动力的你是一个新的你,而不是旧人的残缺版】,请一定要记住这一点。

当你状态好一些之后,可以试着给自己找一些新的事情做,来人工投放成就感。
我给自己放低标准后,规定自己每天只需要做一件事情就算胜利,即使有多余的时间精力,一天也绝不处理两个任务。比如今天我收拾了桌面,就不会再刷鞋了。
这样可以帮助自己建立“我可以做,我只是不打算做”的认知,因为我当时觉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我感觉第二件事可以做,第三件事可以做……那么我力竭的时候,就会想“我果然还是没办法搞定这些”“又要拖到明天了”。
在这个基础上,第一天晚上,我会给自己发布一个任务,作为第二天的待办。只要这件事完成了,我就会判定这是成功的一天。
一开始,这些任务往往比较简单,比如“给花浇一次水”“泡一杯茶”。在稳定完成了两三个星期后,我开始给自己设陷阱,比如“去买一个小蛋糕”(伴随着一趟出门),或是“抖动一下被子”(抖完就会忍不住把床铺好),用这些可重复的日常任务来构建主线任务,也就是帮助自己重建生活秩序。

最后我做到了,也希望大家都能好起来,但是暂时做不到是完全没关系的,有一部分做不到也完全没关系的,我曾经浸泡在那种状态里很久,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我拖了几个月,今天才终于开始动手写,也是因为残留的负面状态还在时不时影响一下我的生活。
实际上,能点开并一直看到这里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这证明我们都有想要变得更好的希望,有想要帮助别人的希望,并且还在保持思考,没有放弃。
这是一篇写来分享给所有人的生日礼物,所以,祝大家能更快乐一点,希望大家也祝我生日快乐!

霜河 boosted

【抽奖】 :bg3_guidance: 博门!热烈庆祝《博德之门3》横扫TGA2023六大奖项 :bg3_alcohol:
转发本条嘟文,从【嗼站用户】及【其他实例用户】中,【各抽取一位】送出一份steam版《博德之门3》 :bg3_happy:
不折现,已经拥有游戏的可以中送友,爱来自费伦——

开奖:12月12日北京时间22:00
:cdko_partying_face: :cdko_partying_face: :cdko_partying_face:

霜河 boosted

確診了來說幾句。
因為這兩年明顯感到很疲憊,睡十八二十個小時也不夠,基礎代謝率又很低(睡前和早上體重幾乎沒差),還有增重非常明顯,運動量很大也減不下來,外加以前診斷過多囊,我一直懷疑我是胰島素阻抗、糖尿病前兆。
這回回來體檢,因為是父母醫院能力很好人也很好的同事,順手就幫我和我媽檢查了甲狀腺,超聲波上看到了就去抽血測抗甲狀腺自體(anti-tpo)測甲狀腺激素(T4),然後雙雙確診橋本甲狀腺炎。
搞了半天我的疲憊精神萎靡一吃就胖運動量很大也減不下肥,是因為有點甲減…
橋本甲狀腺炎是自身免疫系統疾病,也沒有辦法治,只能終身服甲狀腺素替代藥物調節它引發的甲減,比如左旋甲狀腺素納levothyroxine,還要經常去抽血檢查激素水平以確保劑量合適。
國內目前可能會開硒補劑說是可以延緩甲減,但我查了英國和澳洲都沒有提到硒有用並且都認為本身橋本甲狀腺炎是沒有治療辦法的。而中文維基提到了補硒但也說了目前沒有有力數據證明它有正面療效。
又問了一下我父母說常規體檢也是不查甲狀腺的,而且橋本甲狀腺炎基本上是無痛無甲狀腺方面的可視症狀,除非到腫大了不然可能都不會有想到去檢查。這個病有基因也有外界因素影響,30-50歲女性發病率還挺高的。
下個月回英國我也要去約gp再問一下,因為這邊就算開藥也不持久,到時候看英國醫生覺不覺得要給我開左旋甲狀腺素納。
反正我把這個發出來大家看一下,有覺得懷疑的可以約著檢查一下,超聲波看一下甲狀腺,跟醫生提一下,如果醫生看到有懷疑的話會安排做抽血,超聲波下沒有什麼明顯症狀的話可能也不用管了。

Show thread

呃睡多了腦袋都處於宕機狀態 眼睛朦朧

日記記錄(前幾條涉及《墜樓的審判》劇透) 

真的好多值得拿出來細細品和討論的主題和情節設計啊。喜歡喜歡,要不是我鐵定陷入陳詞濫調中,就會把他們一一扣出來話癆……

過往我狀態不佳心不在焉時,都會選擇看影劇以(試圖)解決/逃避問題。希冀著能從中獲取什麼力量。現在知道不是了,沒有,不會。至少不適合於我。
但是若是碰到不錯的作品,同時——(重點)記錄下來了自己的感想。會非常滿足。有一種秩序感的逐漸恢復與掌控之感。謝謝啦。

Show thread

觀影記錄(《墜樓的審判》,涉及劇透) 

笑死了。因為考試內容相關,最近抽來看的影劇都是懸疑推理類的。這個電影開頭,腦袋裡就闖進某英劇裡DIC說:“(丈夫失蹤/被殺的案件中)63%的可能性是妻子謀殺了丈夫。”
我不了解法國的起訴與審判制度。因此有一個疑惑之處是:不是沒有直接證據證明主角殺了丈夫嗎?疑罪從無……
有機會了解一下好了..

Show thread

觀影記錄(《墜樓的審判》,涉及劇透) 

今天看的是《墜樓死亡的剖析》。好看的。有一些熟悉親切的鏡頭。本來想稍微記一下覺得不錯的情節,字打出來卻感到冗餘。因為已經很熟悉了。那麼就挑最觸動的主題記下:
在缺失一個重要的條件情況下(並且這個條件無法取得/獲得),此時此刻重要的是我們可以選擇,選擇相信什麼。(All we can do is decide.)

熟悉的鏡頭是末尾主角回到家中,把孩子抱上床,將要關門離去時,孩子出聲,說:「我害怕不知道如何面對你回來。」媽媽說,她也一樣。在這時,鏡頭對象孩子的面孔,黑暗裡那雙藍色的眼睛。這個特寫的手法,特別親切……
另一個喜歡的鏡頭便是庭審結束的晚餐,律師與主角獨處時,主角捧起律師的臉頰,二人靜靜地凝視著彼此。那其中..我無比堅信有著愛意的流動。律師看著她,他一直有在看著她,他的眼神、神情,即便在兩年之後亦不改。但是在此時,這是沒有性的愛意凝望。或許有比這更多的情緒,當然,當然不止於此,我描述不出來的,演員們做到了。他們傳達了。

還要記上一筆的是,庭審過程是有趣的。建立、推翻、再建立的猜測與想象,在這個過程中故事不會只有一個面貌。起初,它可能是一個傳統的,之後,它展示了另一種可能(在那次爭吵中妻子所說的確是事實。)。但是當律師為大眾建立了一個失敗者的塞繆尓形象時,主角快速且輕地對律師說:“那不是塞繆尓。”

電影裡很多細節都有回扣前情。喜歡這部電影建立起的多種樣貌、多種可能,而正如“All we can do is decide”,電影亦給出了它的傾向。無論是就結果而言,還是在庭審論證中推演兩種可能性時的排布,都顯示了這點。儘管有時結果並不代表完全的事實。但是這部電影有趣的地方正在於天平中7:3的傾斜與想象。且導演回應了主題之一,給出了她心中的“decide”。

在讀《寫作這回事》之前,我不了解斯蒂芬金。先知道《閃靈》這部電影,再遠遠地知道他是個作家,而這部作品是他寫的。此外就是他著名的聖誕節寫作回答。
但是最近由於《寫作這回事》幾乎成為我安穩入睡的必要條件之一,對他增添了不少了解。(畢竟在上半部分他介紹了他迄今為止的人生。)然後今天看的電影裡突然提到了他的名字,那一瞬間be like:我的朋友怎麼突然出名了。hhhh非常有趣。
也是這一瞬間明白:因為讀這本書,他於我而言已經是一個要好的朋友了。在我身邊,親近的朋友。

破除我的誤區:

今天忽然意識到,天呀!在不能令我完全安全和自由的環境裡(非常嚴苛的要求),或是出於緊急情況需要,我是無法做到早起的。我基本上是10-2的作息方式。早晨固然美好,清新空氣非常舒服,但..我是Night owl..
何況我已經熬了(?)整整十多年的夜了,但凡不必要,從來沒有早起過,怎麼可以妄想早起,突然改變!(振振有詞
既然我是這樣的,那就接受這樣。的確,倘若早起,早上的時間會充裕,有很長的時間可供支配。但是可不可以換個思路,即,在10-2的情況下如何有效支配利用時間…
問題不出在早起,在於我起床後總是恍神,恍恍惚惚,摸摸索索..細細想那些行為步驟,事情變得清晰起來。

經過A到B到C的連鎖效果,頓悟這點(?)。源頭是斯蒂芬那本《寫作這回事》,每晚睡前聽聽。聽著聽著確實發生了改變…有些事我要明天來寫。(睏得已經忘記在浴室裡想了什麼,只記得列出了12345..-。-)

霜河 boosted

@mariotaku @gttnnn 就算不小心放了洗碗机,打掉了积攒了很多年的让铸铁锅顺滑舒适的season,锅本身也还可以再次从零开始seasoning 嘛。再过上好一阵子,就又和原来一样好用了。

“实在不行,总是可以重新开始嘛。” 好像是那种青春片临近结尾的时候故作洒脱说的话。

(可是不粘锅心里清楚自己早就已经回不去了)

“进了洗碗机之后,我觉得有些东西似乎永久的失去了。”不粘锅指指自己。

“你的良知吗?” 雪平锅试探性的问。

”涂层啊!我的涂层!”不粘锅歇斯底里。

霜河 boosted

之前看人說去牛郎店,被溫柔牛郎哄得暈頭轉向,用自己的舊款手機給人家最新款的手機轉了好多錢。出牛郎店騎共享單車回家,下班的牛郎開奧迪路過,還是那樣溫柔地跟她打招呼。

我去牛郎店泡仙道彰就是這樣子的。

今天傍晚騎自行車回家。家裡很近,路上人少,因此是外放著歌一路騎的。
過橋時正放到《春夜》的OST,Spring Rain。女聲入耳,天邊是晚霞,眼前是街燈。心裡、滿腦袋都是,在這樣的時刻這樣的情景下聽見,好適合。

前幾天看見說睡眠中途會醒來是正常現象…之前有段時間為自己老是睡到半夜醒來,隔一小時以上才能睡著而痛苦,現在突然了解到原來是正常的..有點想要拍拍過去的自己,跟她說沒關係…
那時候因為在新的環境中睡眠很不適應,和連鎖導致的學習壓力而苦惱煩憂,接著睡眠就更加不好……對睡眠太苛刻和要求標準了。唉。

霜河 boosted

每次在火车站书店逗留等车的时候都会被 Spektrum 这个杂志的物理科普系列感动到……那些图文并茂的全德语科普文章涉猎广且挖掘深,做得太认真了(不知道受众反馈怎么样)

霜河 boosted

接上条。

在德国生活不像在国内,没那么大压力,所以我平时算是一个很温和的人,写邮件打电话用很多第二虚拟式,礼貌又客气。然后我发现有礼貌讲道理从不投诉能自助不求人的我很多事情都办不成。

年初我在外管局申请一个非签证类型的小文件,交完钱6个月了也没有办下来,中间电话打了无数次,邮件发了无数封,从来没有人回复我。直到有一天早上我起床气很大,想起这件事就生气,立刻写了一封非常不客气一个虚拟式都不用全是疑问句并且时不时大写强调生气的邮件发过去,第二天我就收到了回复说我应该什么时候去取文件。

今年夏天,有个朋友在夏日苹果酒节喝完酒之后产生过敏反应,我们在7点59分到药房门口想要买点止痛药和过敏药。当时药店里的员工还在接待客人人。结果我们进去之后,药房一个德国老太太先是说我们8点就下班了不能给你拿药你们走吧。我坚持说朋友有强烈过敏反应,这属于紧急情况,为了避免浪费急救资源麻烦您拿药,她说我们没有这种药。我说你总有氯雷他定或者西替利镇吧?再不济也有扑热息痛吧?老太太还是磨蹭着不肯动,一边摇头一边抱怨说您不应该喝酒。喝完酒过敏了就应该回家,不应该来药房。您喝酒生病了还给别人添麻烦是不对的!我听完她这一通碎嘴一阵无名火腾地窜起来,提高音量很大声地说,她不知道自己过敏,喝了一杯酒感到不舒服我们就直接过来了,难道谁会愿意生病吗?麻烦您赶快拿药过来,这样您也可以早点下班!

老太太看我生气了立刻闭嘴了,脸上甚至有微笑了,转身拿药开柜台收钱行云流水,收完了还跟朋友说了一句祝您早日恢复健康,变脸程度堪比川剧。

我出了药店之后都没反应过来她为什么突然这样,现在想起来,感觉可笑又可悲。我不是爱找茬的人,也不想总是和人吵架,但是有礼貌和体面在他们看来是不把你当回事并且可以继续拿捏你的理由。他们就是在不停歇地对别人做服从性测试,信奉的是动物世界弱肉强食的那一套。测试周围人的底线在哪里,然后再不停地越过底线往下探。温和应对除了吃亏没有第二种结果。感觉不对就必须及早喊停,不然情况会越来越糟。

Show older
Rhabarberbarbarabar

本吧服务器位于德国。欢迎小伙伴们分享生活和语言豆知识。
新用户注册请
1. 填写详细的申请理由,或者附上别处的社交账号。
2. 给出 Rhabarberbarbarabar 的中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