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ChuckL 原来是这样!我一直不知道 focaccia 是什么,原来就是没有馅料的 pizza!

练习了一下打光,也太好笑了!
Blender 确实是不错的软件(满意

@knockknock 感觉气候炎热的时候大家晚上都特别喜欢出来遛弯子?比如海南和庞贝快到半夜外面人都特别多。

我问办公室小妹:你今天中午给我们做饭吗?
小妹:不做呀,今天人太少了而且我没什么动力。为什么问这个?
我:噢,那我午饭就自己弄点东西吧,我三明治吃厌了。
小妹:那我做个冷面吧!

于是午餐就吃到了超好吃的冷面​:ablobmeltsoblove:

《加州理工新生女性首次超半数》 加州理工 2024 年秋季入学的本科生中,女性学生比例在其 133 年校史上首次超过半数。加州理工是在 1970 年首次录取女性学生,今年的新生班有 113 名女性和 109 名男性。American Assn. of University Women 的 CEO Gloria L. Blackwell 指出,获得生物学学位的毕业生中女性占到了六成,但在计算机科学中女性只占 18%,工程学中只占五分之一,称赞加州理工在缩小 STEM 领域性别差异上取得了重大进展。研究显示,男性在数学和科学上并不比女性出色,但社会上一直存在相反的刻板印象,这阻碍了女性在 STEM 领域的发展。加州理工是全球最 | solidot.org/story?sid=79097

@ChuckL 反正推过耻骨卡在里面就好了!我看到一个问答,问怎样才能知道放好没,答这个很难说。。反正我觉得就那么一个固定的地方,放进去没漏就是不会漏,漏了那可能就是没有缘分​:ablobsweats:

@yaya @tkmr21 哈哈哈哈没有啦,我最初接触棉条都是导管,就用过丹碧丝,当时挣扎了蛮久来着,因为对自己的结构不熟悉。后来知道是怎么回事之后加上指推体积小,就毫无压力了。

@tkmr21 就食指和棉条对齐,其余的手指稍稍扶一下往里推就好了。我买的 ob pro comfort 感觉还蛮顺滑的,但很多人极其痛恨指推​:aru_0190:

棉条(可能恶心?) 

@moleonleft 我竟完全没关注过这个细节,感觉都是上完厕所擦下体的时候随便一擦。反正内裤里总是会有一点尿的吧也很难避免。

叠一下使用感受!💩 

@ChuckL 笑晕了,我月经杯塞着的时候大便都拉不出来,每次都先掏出来手里握着一个杯子拉大便!
月经碟也没有这个问题!

而且月经碟也是要五年一换的吧?月经裤也是要换的吧?说不定平均下来和棉条价格也差不多了(ob 大碗好便宜的)。而且我用的是 100% plant-based,也不会产生什么污染,也就包装上轻微一点的塑料。。

Show thread

所以这么多月经用品使用下来还是指推式棉条最省心,因为体积小很好塞,塞进去也完全不会漏,不需要在洗手池旁边所以白天换起来也方便,基本不用操心,我当时也没有配合月经裤使用。

要不是每个月都要花钱并且产生很多垃圾的话,我最喜欢的还是指推式棉条。。

Show thread

突然写一点月经碟使用体验 

一直以来因为月经碟看起来很大一个,我完全不敢买,直到四个月前看见一句使用方法描述:捏住两边形成一个棉条状。我立刻激情下单,买到后一看,果然真的就只有一个指推式棉条一样大,凹面朝上捏住两边往阴道里一推,一直推过耻骨让它展开,就完了!

完全不用像月经杯一样把手指伸进去仔细转一圈检查有没有完全展开,也不用学习一百种折叠技巧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月经碟捏住两边一推进去就完了,特别简单。饱受月经杯折磨的我那一刻留下了感动的泪水。也推荐和我一样月经杯怎么塞怎么漏的人尝试一下月经碟,可能就是生理结构更适合另一种。

月经碟里的血在排尿的时候可以顺便排出来,完全不用像月经杯一样要掏出来倒掉重新清洗。我第一次使用的时候在外面旅游,找合适的厕所很不方便。使用月经碟就让我省了很多心,我每晚回到住处才用拿出来清洗。

买之前需要用手指测量一下自己的阴道长度,买合适的尺寸。我买的就是中号,用一天也没问题。

那么下面说说缺点(??

如果日常生活中不小心用了和排尿类似的力的话也有可能漏出来。我有一次蹲在地上休息无意中用了一点力,就突然经血大量涌出,吓得我立刻站了起来。后来也有一些别的情况漏了一些血,甚至有一次白天一直在漏,我回家一看月经碟的头已经快伸出阴道了,可能是上厕所的时候力用多了。。平时倒是完全不漏,但偶尔出意外,总之我是一定会配合月经裤使用的。

另外因为它很大很平一张碟子,拿出来的时候不要幅度太大也不要突然倾斜,否则特别容易血溅当场。无数次我换月经碟过后就开始擦马桶、擦地板、擦门、擦墙、擦洗手池、擦大腿。。这点月经杯就好很多,拿出来基本上血都好端端地在杯子里,直接倒掉就好了。

@RendeZook 啊,请问是什么目的?如果画画的话确实看面向艺术家的书就够了,这种书我没怎么看过,但可以给你贴一下别的画家总结的。我是搞研究+写软件的所以看的书都公式很多,完全没有必要。
如果真的想要很技术的,也许你可以入门一下下 Computer Graphics(但绝大部分内容可以跳过),再然后可以玩一下 Blender,自己放置不同种类的光。如果渲染引擎用 Cycles 的话还可以调 bounces(光程反弹次数),0 的话那就是直接光,是光线毫无遮挡直接照射到表面的样子,bounces 慢慢调高的话就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间接光,就是物体表面相互反射的样子。渲染出来的图片点右键可以直接看 RGB 值。这样结合理论自己对照模型看看应该还蛮好理解的。

Show older
Rhabarberbarbarabar

本吧服务器位于德国。欢迎小伙伴们分享生活和语言豆知识。
新用户注册请
1. 填写详细的申请理由,或者附上别处的社交账号。
2. 给出 Rhabarberbarbarabar 的中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