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求助一下各位象友,如何处理handle有毒物质带来的情绪焦虑(也欢迎帮我扩散
最近的实验常常要接触到一些毒性非常高的物质(粉末),虽然有正规的Risk assessment也有相应的PPE, 整个人还是不可避免陷入非常焦虑的情绪。
我读PhD的时候因为是搞高分子,所有实验都是在通风橱/手套箱里做的,完全没有暴露危险。进入业界之后换了一个方向,现在大量接触无机有毒粉末,简直防不胜防,就算全副武装也会担心会不会占在衣服头发上。因为物质有累积毒性,就很怕哪天突然中毒,而且现在稍微有点身体不适就会担心是不是有毒物质的副作用。
虽然这种中毒可能性非常小,自己日常工作生活还是被情绪影响到。
请问有没有类似经历的姐妹可不可以给我一点建议。
找到一个共识,围绕这个共识进行讨论,就可以正常交流而非互相指责了。
双方使用陈述句而非反问句,就可以不被气到#政治性抑郁 了。
陈述句:
中国亲俄又与俄接壤,打起来脱不了关系的,所以反对战争也是维护中国的和平。
反问句:
你不知道中俄接壤吗?你觉得俄罗斯打起来中国还能和平?
(哪种容易吵起来一目了然了……)
和政见不同者的沟通要点:
1.寻找共识,围绕共识进行对话
2.使用陈述句而非反问句
3.表明共同立场(例:大家都希望世界和平)
4.不说服、不批判对方(反例:你这样太不切实际了)
如果对方不断反问而非陈述自己的观点,说明他处于无法理性沟通的状态。如果对方试图说服你、批判你,甚至否认基本事实(如认为中俄接壤,打仗起来中国也可以全身而退)说明他是无法理性沟通的人。建议停止沟通。
我认为除了拉黑屏蔽和辩论甚至辱骂,还可以尝试达成共识。大部分人没有时间精力去对抗信息的高墙,这不是他们的错。冲破墙国的各位如有余力,可以试着启发他们,让他们明白“西方”和“中国”并非对立面,大家都希望和平。
(补充:如果沟通会消耗你自己的力量,那还是屏蔽拉黑好了!)
还有我帮我同事写的一个三作论文,发在了顶会上,校刊也拿来做封面了,结果两年过去了引用数为零,我甚至感觉以后也不会有人引用了,因为那个纯粹就是做着好玩的,来彰显我们到底还能怎么玩,我完全不相信有人会用得上那个论文
但是但是,其实最喜欢的还是昨天去的溶洞,觉得手机里这几张破图真是很难传达它的震撼了,但细节就还勉强能看——在此感谢从Broadway请来的灯光师给洞专业打的光影,既能看清细节又还是有cave的感觉,太喜欢了(我这几张照片为了看清楚都有稍微调高一点点亮度
p1这个小景观叫Doll’s Theater真的好精致
p2清澈的地下水——整个洞中湿度很高,钟乳石也是滴水形成的,事实上这片沙漠原本是海,而这洞原本也在海底。现在整个地区倒是越来越干了..
p3以为这是大洞口吗其实只是墙边一个小侧洞!整个Big Room说是有14个橄榄球场那么大,在75层楼深的地下,我们能走的部分也走了一个多小时,所以说照片根本无法capture..走在里面真的觉得很神圣,是另一个世界,并在努力grasp这个地方原来是海底这样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