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was the world that was absent-minded and it was Pnin whose business it was to set it straight. His life was a constant war with insensate objects that fell apart, or attacked him, or refused to function, or viciously got themselves lost as soon as they entered the sphere of his existence.
我喜欢 There is a light that never goes out 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虽然整首歌没有明说但是那个词一听就 gay gay 的。
我完全不了解这个乐队和主唱,刚刚才去查了一下,发现虽然没有官方解读但是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果然是 gay 人能看出来的 gay mood。
体验和主流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同时,确实会降低对主流人士的共情程度。
譬如,活动家在描述土著的困难状况时,一脸动情地说:他们连冰箱都没有啊。住在 van 里的我,虽然也能理解,但还是忍不住翻个白眼。
又譬如,女性在生育和抚养的过程中,被迫脱离职场,重回职场后,因为之前的职业断层,会比男性遭遇更多的困难。对此我完全理解、并且 100% 支持相应的政策倾斜。但是,这样的讨论,毕竟是基于一种「持续的 career 更合理」的隐含文化。而作为动不动就辞职出去嗨几个月,甚至花几年时间脱产修一个 career 完全无关的学位的人,我在面对这些讨论时,必须先让自己去融入那些「持续稳定职业」的人类的心态,甚至要把平时自己对这些主流价值观的抗衡与不屑,暂时从脑子里隔离开,才能更深切地和这些社会话题里的弱者共情。
ps,我相信自己并不是因为经济上的 privilege 才有资格这样生活,甚至为了这样的生活,已经付出了很多生活水准上的代价。以及,我在重回职场时面对的障碍,甚至比生育女性更严苛,毕竟「因为生育而离开」是个更「合理」的理由。
@phyllisluna 说到算法歧视想推荐清华的一篇心理学研究,不仅表明算法歧视比起人类歧视更难引起义愤,当人工智能的决策系统性歧视某方,人们甚至更容易内化这种歧视。因为ai被认为是没有动机的、客观中性的,人类便将它们的判断当成对的。这是算法歧视危险的downstream consequence。
许丽颖, 喻丰, 彭凯平. (2022). 算法歧视比人类歧视引起更少道德惩罚欲. 心理学报, 54(9), 1076–1092. doi: 10.3724/SP.J.1041.2022.01076
我没有看过这篇的中文版,但是英文的文献非常清晰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