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今天因为软件更新需要重启电脑,实在给我添堵,重启之前打开的窗口一个个跳出来又是让登录又是让更改的,不停打断我的操作,我就大声抱怨。
室友:软件们都想要你的 attention 吧。
紧接着跳出一个窗口:attention required
我笑岔气了。

转角的这片粉色好惊艳!好像是海棠,比樱花还粉。
(和移动厕所合影有一点点好笑)

悲报,昨天晚上睡觉前看月经差不多走了,就一边刷牙一边煮月经杯,结果刷完牙之后就把锅忘在灶上去睡觉了,今早起来才想起,月经杯煮穿了,没起火真的是太好了。还是应该买一个专门消毒的配件。

(之前也有一次煮意面,在锅里烧水结果忘了,我正在床上玩耍的时候听到噼里啪啦声,进厨房才看到是盐颗粒在锅里跳跃…)

如果考虑一下诞生新生命的可能性的话,我确实觉得月经是力量的象征,是神奇、可敬且值得骄傲的。
(虽然实操上又是另外一回事)

第 N 次使用月经杯,使用方法上和以前好像没太大差别,但是莫名就不漏了 :blobcatfearful: 不过下压法比 C 折确实好用很多!一天换两次差不多就够了,非常满意 :blackcat_2323234:
刚刚发现我用的这个杯叫 Papperlacup, 名字可可爱爱的(不是推荐,这杯没啥特别的,倒是想试下 merula,看起来比较容易拉出来)
顺便我才发现直径 40mm 已经比绝大部分男人的尺寸要大了 :blobcatfearful: 杜蕾斯的 XXL 也只有 36mm 而已

我真的好喜欢我的图形记忆能力 :ablobcatheartsqueeze: 今天回家路上见到一株植物有点特别,但也就是边走边扫了一眼,没记住长什么样。结果回家的时候看到象友发了一张植物图,我马上就认出来这是我今天见过的那株,立即拿上手机跑出门验证,果然没错 :ablobcatheartsqueeze:
在奔向那株植物的时候久违的纯粹的喜悦感涌上心头。这也是我小时候掐过的植物,所以象友描述会掐出乳汁的时候我就想起来了。其实好久没有像小时候那样在大自然里体验纯粹的乐趣了,小时候住在绿化非常好的大学里,没事儿就在大自然里疯玩,又是爬树又是观察植物的,真的好快乐 :aru_2050:
ps. 大戟在德语里叫狼奶(Wolfsmilch) :aru_0010:
alive.bar/@unagi/1052492378311
1234.as/@zero/1060875998101803

我才发现我的 iPad 竟然弯了 :aru_0171: 跟蓝线对比弯得还挺厉害的,看背面的使用痕迹应该也是弯了很久了,我竟然就一直这么用着没有发现 :aru_0171:
六年前买的老 Pad 了

…感觉学习过 Computer Vision/Computer Graphics 对学绘画还是有一点点帮助的,比如有的同学会摸不清正片叠底(Multiply)是在干嘛,这个是我 CG 课上 implement 过的东西,当时有一个章节是讲后期处理的。Multiply 就是 multiply,假设图层 A 和 B 的色值分别是 a 和 b,multiply 就是 f(a, b) = ab,我觉得这样比“变黑”“变亮”这样的说法更好理解,blend modes 的维基百科也有讲每个 mode 的具体公式。
en.wikipedia.org/wiki/Blend_mo
还有老师说用拉临界值把照片转化为黑白图像的方法找明暗交界线,但是有的区域整体就很黑,所以亮面也会被归到暗面里,电脑没有那么聪明。但是电脑也可以聪明的,这个是 CV 里 Thresholding 的内容,CV 里需要识别照片上的文字,最简单的算法是全局 Thresholding, 灰度小于某个临界值的时候直接判断为黑,可以用比如 Otsu’s method 自动找到这个最佳的全局临界值。至于画画找明暗交界线的话更适用的应该是局部算法找 local threshold,课上学到的有 Niblack 的方法,是挺老的算法了,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更 sophisticated 算法,我拿当年的 Matlab script 试了一下感觉效果还不错,鞋子上、沙发上、手臂上、腿上的亮面和暗面都表现出来了,global thresholding 的话就只能 cover 到一些子集(虽然也可以每画一个地方就拉一次阈值)。Photoshop 里竟然没有局部算法我也是很惊讶(可能是我没找到),我倒是找到了 Python 的包,算出来的结果和我自己的稍微有点不同。
scikit-image.org/docs/stable/a

分享一款名为“共青团员之泪”的鸡尾酒 :aru_0160:
15 g 薰衣草
15 g 马鞭草
30 g 古龙水 »Лесная Вода«
2 g 指甲油
150 g 药用漱口水
150 g 柠檬水
再用一枝忍冬搅拌二十分钟。

书里有三张图表,是一个月内每个人在【工作时间段】的饮酒量,折算成纯酒精,最后一个图表(?)是作者本人(或者书中和作者重名的主角)的饮酒量 :aru_0160:

看到豆瓣这个话题,想起来书里看到的莫斯科到佩图什基中间也有好多 xx 公里的地名,在地图里翻了一下找到了: 33 км - электроугли - 43 км, Есино 上方还有一个 64 км,不太清楚来历…

被图一里的 “makes no attempt to conceal his contempt” 笑到 :aru_0160: 去找了一下 Rozenberg 的原文➡️

我选的第一本俄罗斯现代文学好像特别具有代表性,讲的就是喝酒,一个醉汉坐火车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一路上都在喝酒&说醉话…之前也看过一本书,主人公不是在喝酒就是在去喝酒的路上,但是忘了是哪本…
睡前迷迷糊糊的看醉话,脑子刚好在合适的状态。
很喜欢图里这一段,Moskau — Hammer-und-Sichel 是章节名,因为主角在路上,每个章节名都是地名。这里主角正在自说自话,说等到下一站再告诉你们,而到站的时候章节名就刚好卡在了一句话中间。这句也很好:Geduldet euch noch ein wenig. Ich gedulde mich schließlich auch!

左边和右边的天气在同一天甚至一刻钟之内出现是可以相信的吗…今天的天气一直在狂风暴雪和万里晴空中间反复横跳,起码五个来回,还在狂砸冰雹的时候我去上了个厕所,上完的时候已经大太阳了,冰雹化没了…
左图是我今天洗了被子晒,洗完两个小时就晒干了。
右图是从中超老板娘那里偷的,侵删 :blackcat_11112:

Show older
Rhabarberbarbarabar

本吧服务器位于德国。欢迎小伙伴们分享生活和语言豆知识。
新用户注册请
1. 填写详细的申请理由,或者附上别处的社交账号。
2. 给出 Rhabarberbarbarabar 的中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