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和友在去薯条店的路上,看见了很多海鸥。
友说:小心等会儿薯条不要被海鸥掠走了,
我说:它们就是挑的薯条店附近聚集的吧?

想去的博物馆一定要早点去,上周想去个一直想逛的博物馆,一查才发现两年前就已经改名字变成另一家博物馆了。今天又打算去一家一直想逛的博物馆,发现去年起永久关门了​:azukisan_003:

和新朋友见面惨遭迟到半小时,但是她到的时候说了句“请你喝咖啡”我就立刻原谅了她​:azukisan_h1:

@ChuckL @moleonleft 对,人的兴趣和激情也会变的,经历也会改变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不是都说没有性经验的人写黄文最好看吗,一旦有了性生活就会发现不过如此,然后就失去了创作的激情 ​:ablobsweats:

这棵树不知道什么时候被连根刮倒了,带起了好多泥土,长成了一片垂直的土地

Show thread

@umitsuki_jellyfish 你们那边不好买吗?我们这边比较标准的灶就是和烤箱一体的

原来镜子上也能画画,这个反光的质感太美了,像珍珠母一样!

(镜子里的彩蛋!去看猫猫展当然要穿猫咪嬉戏的庭院!

Show thread

去看了 Museum van de Geest 的 Animal Therapy 展,主要展出了 Louis Wain (1860 - 1939) 的作品,说是在那个时代人们正在逐渐从把猫当捕鼠工具转变成把猫当家养宠物,Louis Wain 的画作里猫猫像人类一样玩耍、上课、打牌、品酒,展现了生动的人格,使得喵咪风靡全球,社会地位提升,动物福祉变得重要。

所以人类社会中流行猫猫竟然是因为他的画作??我觉得好惊奇,因为这种艺术形式在当时可能是新颖的,但如今大量作品(比如迪士尼)都把动物社会完全当成人类社会来描写,已经没有什么特别的了,甚至有人类中心主义之嫌,像 Flow 这样拟人化较少的作品反而让人耳目一新。其实动物并不是只有拟人化才能让人产生同理心的,但可能因为时代局限性,不这样做很多人就不会意识到动物也是有灵的。直到如今还有很多主人会人塑自己的宠物,把宠物的一些行为从人的角度来解读。

@umitsuki_jellyfish 我以前的家里有但是我不太折腾这个,搬到新家就干脆没买了​:aru_0160:​而且放了微波炉之后就不太有位置了,以后再搬新家要重新设计一下

@lmeiguo @Lingeries1107 嗯,可能是德语 Hamster 在先,然后出现了 hamstern,然后才出现了英语的 hamster?查英语的 hamster 好像有的地方说是来源于 hamstern

崩溃,我刚想搜一个词,就是长珍珠的那个壳,但是我忘了中文是什么,搜了下贝母发现是一种植物,于是我就搜 Perlmutter,出来的搜索结果是一些叫 Perlmutter 的人,David Perlmutter,Issac Perlmutter,我又怀疑我把这个词拼错了,于是上了 Google Translate 把它翻译成 mother of pearl,然后搜 mother of pearl,跳转维基改成中文,才知道它叫珍珠母​:aru_0171:

Show older
Rhabarberbarbarabar

本吧服务器位于德国。欢迎小伙伴们分享生活和语言豆知识。
新用户注册请
1. 填写详细的申请理由,或者附上别处的社交账号。
2. 给出 Rhabarberbarbarabar 的中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