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我想换一个会生活的室友呜呜呜,跟现在这个交流真的好伤脑细胞。

我至今还记得我那次快回家了拜托他烤个面包,选第二个程序,说我快饿死了。结果等我回到家发现他选了耗时最长的全套程序,我还要等三个小时才能吃上,他还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
真的是痛苦的回忆。我怀疑是他对饥饿有超人的耐力,所以他不懂我说我饿了就是想马上吃到东西的意思。他因为懒得做饭甚至可以饿一整天。

Show thread

因为我实在是饿得太难过了,室友决定再出门一趟买肉。刚刚我给他打电话,发现他没有骑自行车而是走去的。也就是说他还要一个小时才能回家,再加上煮汤一个小时,他打算让我再饿两个小时…
只能吃沙拉了。
我现在后悔不迭,为什么我没有自己去,为什么每一个细节都能出错。

Show thread

小美人鱼让黑人来演我完全没问题,人鱼当然可以是黑的,本来就是一个不存在的物种,肤色就更无所谓了。
但是白雪公主让黑人演我就觉得怪怪的,主要还是因为白雪这个名字,设定也是白肤色。改编成别的肤色倒是也可以,但是感觉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当然我觉得再怪也不至于不支持人家出演,有的人义愤填膺的样子仿佛心中一片神圣美好的记忆被破坏了我就很莫名其妙,美人鱼和白雪公主是什么特别好的故事吗?迪士尼把这种设定和情节本身就满是偏见和歧视的老故事拍来拍去的我也觉得很奇怪,还是希望有新的更符合现代价值观的故事。明明每年都有优秀的剧作家写新的作品,也有很多优秀的童书可以改编成电影。

Show thread

。。我还是低估我室友了,我以为他照着图片买一样的就好了,不可能出错的,结果他还是把我中间那个牛腿肉单纯地理解成了肉,然后给我买了个鸡腿回来。。我这图上根本没有鸡腿 :aru_8111:
要是他搞错了别的也就算了,偏偏这个牛腿是我今晚打算做汤的,已经饿了好久了,我的心在滴血。

Show thread

kindle 里存的书就和柜子里的衣服一样,虽然已经有很多了,但总是没有今天想看的那一本,还是得买。

我会说这句话是因为我跟他比起来就是很 klein, 他那么 groß 的一个人,每次可怜巴巴地说出 “aber ich bin klein“ 我都想跳起来打他膝盖。

Show thread

我室友一个德国人,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抄袭我的德语表达。上次我打了疫苗浑身不舒服,跟他抱怨一下饿了,他说让我去弄点吃的,我拖着一个病体怎么做得到?我就说“可是我弱小可怜又无助”(Aber ich bin klein und schwach und hilflos)
结果现在这句话成了他推卸家务责任必用的一句话,每次让他去干点啥,他就“可是我弱小可怜又无助” :aru_0520:

b23.tv/Iyk8gO
Rammstein 的 Deutschland MV 里面 是由一个黑人来扮演日耳曼尼娅的,按说德国这么白让黑人来代表不合适,但是德国国旗是黑红金,让一个黑人穿戴金色和红色来象征,突然就变得合理起来,完全可以接受了。
ps 本来我还在想那么让黄种人穿红黑色是否也可以代表🇩🇪,结果后来我才知道德国国旗不是黑红黄,是黑红金 :aru_2010:

⬇️
我看图兰朵一群人白人在演中国人确实很违和,像一群小丑,所以我图兰朵没有看下去…其他影视作品里白人扮中国人的时候,只要看得出来他是在扮中国人(比如服饰)就会让我特别不舒服…
总之我感觉演员和角色是同一个种族(或者看起来像)我才不容易出戏。某个版本的唐璜里面有一个韩裔演 Zerlina, 我就在想“呃怎么是亚裔?确实原作里应该也没有限制种族,这个 Zerlina 是亚裔也是有可能的”——这种思维就是因为原作或者改编里是这个设定我才可以接受,如果意图是由一个韩裔来扮 Zerlina 这个白人我也会觉得奇怪。就是我看到一个种族的脸,没有办法去想象 ta 是在演另一个种族。韩国人演中国人这种倒是可以,我觉得看起来差别不大。
当然大部分歌剧作品是白人写的,也是在欧洲背景下发生的故事,不让亚裔去演一些明显设定是白人的角色,很容易限制这些演员的职业发展道路,所以也应当鼓励,只是我这种违和感不知道应该怎么消除,是不是看多了就好了…不过大多数作品里的角色替换一下人种应该都是不影响故事本身的,什么裔都可以演。

Babbel 做活动,终身 access 只要 221.89 欧,结果点进页面看才发现并不完全是终身,而是一百年 access,笑死,一百年之后续费 0.01€,我还可以把账号传给我的下一代。
(那个时候 babbel 还在吗)

Show thread

我感觉系统学习语言还是 babbel 比较好,知识点都介绍得很完善,还可以背单词,虽然十分钟就能学完一课但学完好累。duolingo 更像玩游戏或者做支线任务或者巩固练习,反正很容易上瘾,根本感觉不到累,里面偶尔会有一些可可爱爱的句子

谷歌明明是做搜索引擎出身的,现在各种高科技项目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搜索引擎倒是越来越烂了(但是其他的也没有更好)

我再次痛骂谷歌坚持跟我展示中文结果,我到处都把中文设置掉了,设置了无数次,还是会莫名其妙在我搜英文的时候给我看中文。此外我在 iPhone 和 MacBook 上登录的苹果账号和谷歌账号都是一样的,搜出来的结果仍旧不一样,所以谷歌个性化的结果到底是从哪里收集来又是存在了哪里的?我真的很不懂。

真的是超诡异…正态分布的 cdf 我记不住表达式,上次随便一查就查到了,这次我换了好几个关键词就是查不到,只能查到什么高斯积分或者标准正态分布或者特殊积分区间的…好多次这种情况了,有的时候就是搜索结果第一个,有的时候翻遍了结果也翻不到,我怀疑又是谷歌从中作梗。

我不清楚我对小孩子内心的敌意来自哪里…我确实觉得它们很吵很无理取闹,但是每次跟我妈讲的时候,我妈都说:“小时候你表妹来家里的时候你都很有耐心地陪她们玩,很有姐姐的样子。”我一点印象都没。

说实话我带了一段时间的娃之后,对我自己的信心还是强了一点的,以前我觉得我是完全 handle 不住娃的那种,肯定会崩溃,结果我发现我其实还可以,主意还挺多的。比如昨天娃被蚊子咬了在抱怨,家里也没止痒的药,她爸找我求助,我就给了她一个冰块,她把冰块放在了被咬的地方,果然没感觉了,还玩得很开心,又要了几个。昨天她哭着找妈妈,我刚好从图书馆借了一本给 2-4 岁小孩解释情绪的书,我就指给她看,说这个小孩也在哭,跟你一样,她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走了,开始翻书。
因为自信心强了我其实现在比以前的要娃意愿强一点,但是心理障碍还是很大,而且我不想要她这种娃。这个时候路人和亲生父母的区别就体现出来了:我觉得这娃不行,所以我想离她远远的。我室友就觉得就是因为如此他才要多跟娃接触,不然继续发展下去这娃会变得和她妈一样。
其实我觉得变成我室友那样也不见得多好…不过我室友好歹还是有是非观的,他只是自己很多时候做不到。

我和室友认为这娃不爱看故事书这一点不好,虽然现在时代不同了,知识也可以从视频中获取,但是 YouTube Kids 绝对不是什么可以由着孩子自由探索的地方,点开自动播放不知道就被背后的推荐机制引到了什么奇奇怪怪的地方。我觉得还是最好放一些质量好的绘本在家里,可以给孩子讲也可以让她自己看。而且我们家附近有一个图书馆,里面有很多特别好的童书,我自己看了都很喜欢,比如介绍鸟类的书,其中有透明的彩色夹页,在右边的时候鸟儿在捉虫,翻到左边的时候就在喂小鸟,或者右边是夏季的羽毛,翻到左边就是冬季换毛的样子,很好的互动机制。
我:我认为小孩应该多看书。
室友:是的,不光是小孩。
我:那我他妈送你那么多书你怎么不看?
室友再次痛哭流涕。

Show thread
Show older
Rhabarberbarbarabar

本吧服务器位于德国。欢迎小伙伴们分享生活和语言豆知识。
新用户注册请
1. 填写详细的申请理由,或者附上别处的社交账号。
2. 给出 Rhabarberbarbarabar 的中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