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基础很重要!这篇论文的核心仅仅在于泰!勒!展!开!而已,其它的都是一些边边角角的修补,就我感觉我也能上的那种(
倒也不是盲目自信,就每次看我们专业的论文确实是初看高大上,细看不过是前人的方法加上一点点聪明才智而已。只有学数学知识的时候我才会觉得“卧槽牛逼这是人能想出来的吗”…
唉我还是更喜欢这种 focus on 一种方法解决大部分应用的论文,最后分析的时候就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讲,比如同等时间/同等样本数的情况下和前人方法的比较,或者采用更多样本之后结果如何变化。
我的论文就总是用一大堆方法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然后最后分析的时候根本没有前人的类似方法可以比较,就显得比较弱,没有说服力…
“让我们来看一看泰勒展开的第一项,这不就是 Ray Marching 嘛!我们修正了偏差,所以我们把我们的方法叫做 Unbiased Ray Marching”
看到这里真的笑出声,我怀疑作者跟我一样吭哧吭哧算了半天,最后发现形式上和前人的东西一样,所以我在论文里把我的方法叫做 xx-like (
每次学到一些应用层面的有趣知识我会在内心点一个赞,每次学到理论层面的新知识我的内心都会进入 ecstasy,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纯粹的人…啊,为什么我从来没有考虑过搞理论呢…是因为觉得自己不行吗…
教授说我下一步的目标应当是扩大我的方法的应用范围,使得它更 versatile,但是我不想搞,呃,我想打基础…
今天发疯是因为学到一个数学知识很激动,刚刚就跟我妈分享,我说我们行业好挫,每次出个什么爆炸性论文用的都是些几十年前的数学方法。
我妈说,那不算啥,中学生们学的初等数学还是公元前研究出来的内容呢,高等数学里的微积分也都还是 17 世纪的内容。
我:我还以为微积分年代更久远呢,17 世纪那很现代了。
我妈:是现代。
从这个角度理解“现代”果然完全不一样
今天跟我妈分享的是统计学知识,我妈说我也可以就像现在这样在应用中学数学,这样毕竟统计学是在概率论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概率论当年是为了解决赌博中遇到的问题才诞生的。她的学生们现在学了数学觉得很抽象,不知道有什么用,都很迷茫…哇我觉得数学知识本身学起来就很有趣啊,我就很后悔没有学数学,学完之后做啥不行啊,花个半年就可以转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