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我做近视手术前还挺不喜欢自己戴眼镜的样子的,尤其是感觉跟 lo 不太搭。
结果最近被推送了以前的一些照片,发现我那些戴眼镜穿 lo 的照片有一种知书达礼破除刻板印象的氛围,我还蛮喜欢的…?没戴眼镜的就感觉路人很多!

我的作息好有弹性,这次去美国跟回来,九个小时的时差完全不用倒,也就抵达的当天睡眠乱一点,第二天白天立马正常起来,一点儿都不困的​:azukisan_h1:

不过原来改姓那么简单的吗?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知道现在改姓还有没有这么简单

Show thread

啊啊啊啊啊多年前我看到雪铁龙的标 Citroën 的时候以为是柠檬,并且把它念成 Zitrone,结果被人教导了,说这是法国人名 blabla。
结果我今天发现 Citroën 虽然是某法国人的姓,但他祖上是荷兰的,这个名字就是来源于荷兰语 Citroen,意思就是柠檬,e 上面加了 trema 是因为 André Citroen 不喜欢别人按照法语发音把 en 发成 ɑ̃。
所以就是柠檬!就要念成 Zitrone​:blobcat_MUDAMUDAMUDA:

Show thread

转发:六集纪录片《陌生人》预告片

2017年,因为我先生的工作,我们全家迁往西班牙巴塞罗那。离开北京前,我把所有以前采访穿过的西装都送了人。对我来说,这是个解甲归田的动作,我要去一个陌生的国家,不再工作,只是生活。我们住到了人流密集的兰布拉大道边上,它代表我想要的游客式的生活:与人互不相交,各行其是。
一个月后恐怖袭击发生,打破了这种幻觉。就在兰布拉大道上,22岁的袭击者驾驶货车,以Z字形冲了800米,撞击一百多人。他不可能看不到女人和孩子,听不到尖叫和人落在挡风玻璃上的声音,但他停下车的唯一原因只是因为车底盘下的人太多,无法再往前开。
兰布拉是我先生回家的必经之地,恐怖袭击发生时我有十五分钟联系不上他,紧张感攥紧我头皮可以把我拎起来,脚底的汗却把我粘在地板上。
当晚巴塞罗那从没那么寂静过。我女儿睡得很不安,小手指轻轻抽动。我握着它,一边看新闻。凌晨时我从床上弹坐起来,手机短讯说:新的袭击发生。五人拿着刀斧砍向路人。我推醒我先生,他脸上像痛苦也像悲惨的笑,那是荒诞的表情。他说“不可能吧。”
这一天还没过完,至少十四人死了,130多人受伤。
第二天我们走上兰布拉时,让我震惊的不是看见了什么,而是什么都没看见。这条欧洲最繁华的步行街上空空荡荡,连鸽子都消失了。遇难者存在过的唯一痕迹是地上画着的绿圈,其中之一代表三岁的男孩哈维,和我女儿一个年纪。我先生半蹲在地上看那个绿圈,如果当天稍早几分钟,他也会在这条街上,戴着耳机,扛着沉重的箱子,那辆车如果从身后来,他会什么都听不到,也无法闪躲。
五天后我带父母去法国旅行,我们打算去的每个景点在过去一年里都发生了袭击,这个世界到了在镂空的埃菲尔铁塔周围建起防弹墙的地步。回到西班牙,我们想搬去海边小镇Salou生活,但去了才知道我们住的宾馆是本拉登的特使与911劫机犯会面的地方。我进入那个512房间,阳台上两把椅子正对着暗黑的天井,他们会面的目的是确定袭击目标,七周后飞机撞向了双子塔。
恐怖主义在欧洲扎根之深,之广,之早,远超我想象。
最让我震惊的是袭击者的脸。如果在大街上遇到,我会认为他们是学生。他们攀岩,在沙滩吃烤鱼, 穿着法国足球队队服。没有一个人有恐怖主义前科,没人在海外受训,他们长大成人的地方没有种族冲突纪录,几乎没有失业人口。这些移民第二代比父辈更有语言、技能、有工作、受良好教育、更融入西方,恐怖主义为什么恰恰动员这一代?
没有答案。结果是一个社会被严重撕裂,我听到了阴谋论,看到了极右的崛起。全球范围内多数恐怖袭击遇难者是穆斯林,他们成了双重受害者。这是恐怖主义的真正目的:破坏社会结构,让邻人相互恐惧。
我想跟身边人谈谈我的困惑,因为我只知道恐怖分子不是什么,但他们是什么?但人们总说“谈恐怖分子他们就赢了,继续生活是最好的报复,把话语留给受害者。”

但受害者的家人无法继续生活。六个月里哈维父亲敲了每扇门去问儿子为什么而死,听到的只是沉默。他瘦了很多,胡须白了,看上去筋疲力尽,“什么时候人们才开始寻找真相?只能我去做吗?一个死去的三岁男孩的父亲?我受过什么训练呢?”
他话里无助的愤慨刺痛了我。袭击者死了,支配他们的东西还活着,每个人都可能是它的受害者。我想知道的真相我应该自己去找,因为我是那个受过训练的人。
两个月之后,我开始这个片子的调查。
采访在五个国家进行,此前我几乎从未用英文作为工作语言,同时还要处理大量西班牙语,法语,荷兰语,阿拉伯语的材料。我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完成这件事,如何完成,在哪里播出,这意味着它只能依靠个人资金,极小的团队和局促的制作条件。在漫长的五年中,这件事不只是我的工作,也成了我的生活。很多夜晚,在离家万里的大陆上,从稿子中抬头,看到明月广照大地,我找到我的归属。

今天这个六集纪录片和一本书完成了。片子将在8月17日播出。如果能我会发在这里,如果不能,请移步Youtube账号@chaijing2023

youtube.com/channel/UCjuNibFJ2

好的 talk 听多了之后都忘了烂 talk 是什么样的了,刚听了一个,真是烂得要死,特别清晰的一个已经用等式表示出来了的概念反复解释,还解释不清楚,真正需要解释的东西就口头带过,啥也不写,还磕磕巴巴的,时不时句子讲到一半又从头开始,好烂啊!

在这里可以看!vimeo.com/771849423
简介说是 An African fable of sisterhood, envy, and ancient evil.

Show thread

看过《The Voice in the Hollow》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neodb.social/movie/15KnfzOV0zj
好少见的讲非洲的动画!关于狩猎的,比较血腥,很有故事性

我真是惭愧,发出拖了一两个月的邮件之后以为了却大事一桩,结果两人都立即在下一个工作日回复了。现在压力又给到了我这里,我又要做心理准备给两人回邮件了……

Show thread

@board 想来试着问一下有没有在自媒体方面有经验和相关技能的朋友,有兴趣做气候变化趣味科普,目前考虑的是视频或者podcast形式。

我是气候变化领域的phd在读,因为近来愈发频繁的极端天气现象,最近越发经常被问到”气候变化是真的吗“”到底有多少是人为因素又有多少是地球本身就在变暖周期“”为什么欧洲人觉得吃素就能环保“之类的问题,甚至很多学历很高的朋友也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感觉德语区(其他地方不敢断言)对气候变化关注度非常高,相比之下中文内容里的气候相关答疑显得非常过时和稀少。

希望是比较轻松愉快的合作氛围,不要过于push或者过分追求热度(能有当然更好),主打一个为爱发电。气候科学是个很有意思的学科!研究的范围囊括大气海洋陆地,海岛海平面上升,雪山降雪带变迁,珊瑚变色冻土融化还有可以追溯到几十万年前古气候的南极冰芯,还会影响人类文明历史进程。希望能有感兴趣并且有自媒体经验/长视频制作经验的友友联系。

离岸爱匪艺术生小留喷漆时无论如何都估不到他的作品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实体反共墙,一夜之间热度清零无人敢搬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面墙的发展倒真的非常行为艺术也非常像一个社会学隐喻

感觉《奥本海默》的电影观感与现实有一种微妙呼应,比如说:

晕白男了吗?没错,2023 年欧洲大学理论物理课堂/研究所的白男含量并没有减少,电影里出现的女性角色数量比我上学期在教室里见到的女同学多。

看政治戏份觉得沉闷憋屈了吗?没错,2023 年的许多物理学从业者在物理学之外消耗的时间精力情绪也并不小于对专业本身的投入。

Show thread

数学好神奇…对于我们这种需要用到但是又不直接研究数学的学科来说,数学就是一种搞不太懂但又完全 make sense 的存在…刚刚得知 ∂f/∂x1 是一种危险的 notation, 因为它看起来只跟 f 和 x1 有关,但事实上跟所有别的 basis 也有关。那一刻我感觉一个长久以来的困惑被解决了,但又好像是一个我早就意识到的东西,好像很符合直觉但又是完全没想过的角度…

一边等红灯一边听歌,迈出步子的那一刻耳机里传来 regarde moi,突然感觉自己在走秀场,并扭了起来​:aru_0180:

走在洛杉矶街头一点安全感也没有…倒不是在怕犯罪什么的,就是一种感觉和这个城市一点儿关系也没有的茫然感​:azukisan_h1:

酒店房间的窗户竟然就在透明电梯的旁边,我可以看到里面的人,里面的人估计也能看见房间里(没穿衣服)的我👉👈

落地之后困得要死,突然获得了一点动力回复了一封拖了一个月的邮件和一封拖了两个月的邮件…
人在极限状态下的潜能真的是莫名其妙!

Show older
Rhabarberbarbarabar

本吧服务器位于德国。欢迎小伙伴们分享生活和语言豆知识。
新用户注册请
1. 填写详细的申请理由,或者附上别处的社交账号。
2. 给出 Rhabarberbarbarabar 的中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