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我突然想起来查了一下大名鼎鼎的寄宿学校综合症到底是什么,结果准得我恍然大悟。感觉中文网络比较少关于寄宿学校创伤的资料,所以简单分享一下:

视频:youtu.be/FheGu2sIxUc?si=NxPvq5
同一机构BPF的文章:brightontherapypartnership.org

Joy Schaverien 发现很多在小时候就被送到寄宿学校的来访呈现出了类似的问题,比如难以建立关系,尤其是在成为家长以后。

她总结了4种和年幼寄宿有关的创伤:遗弃(Abandon)、丧失(Bereavement)、囚禁(Captivity)、解离(Disassociation)

遗弃很好理解,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很多人在成年后完全没有意识到寄宿经历给他们造成了创伤(寄宿经历往往使人变得过分独立,对自己的情感比较漠视),但是当问及他们刚去寄宿学校的感受时,他们可能会回想起被遗忘的挣扎和痛苦。

丧失这个概念则让我觉得既很惊讶又恍然大悟。Joy认为我们通常称为想家(homesick)的情绪,对于那个年龄的孩子某种程度上是bereavement。这是一个比较重的词,通常指丧亲。那个年龄的孩子被从依恋对象的身边剥离开来,他们缺失了那个发展阶段应有的依恋关系互动。我的理解是,本应有的大量的心智化沟通是缺失的,没有人在这个关键的发展阶段跟他们聊他们在想什么,他们遇到了什么事,他们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这件事和那件事意味着什么。也缺少人去照顾关心他们。甚至连应该有的和父母之间的冲突、矛盾,他们都没有,他们连坏的亲子关系都没有了,他们的依恋关系变成了真空。

他们也失去了一部分的自我,无论是在家里的角色还是尚未成熟的孩童心智。这个过程不是一次性的。每一次回到家再返回学校,这个丧失的过程就会再次重复。失而复得,又再次失去。很多孩子并没有机会好好处理这份丧亲之痛,只是把这份痛苦掩埋了起来,如果他们被告诫要坚强的话就更是如此。

囚禁是指他们进入了一个他们无法选择的环境,被迫适应那里的规矩、人际关系。因为寄宿学校的研究大多是在英国的背景下的,很多会提到那边森严冷酷的惩罚,包括体罚。中国这边则可能对应各种不合理的寝室规则和校规,行政要求和宿舍人际关系。并且,由于这个环境是缺少关爱也缺少自由的,很多孩子可能无法好好释放他们的情绪,时刻压抑自己的情感。由于他们不想或害怕父母知道自己的负面情绪,他们可能会形成分裂的自我,假装非常快乐,在家和在学校的自我变得分裂。但这其实是对自我的情绪暴力。

解离是指在记忆、自我意识或认知的功能上的崩解,通常用于应对难以承受的创伤或压力,可能表现为模糊对环境或时间的感知,感觉不到连续的自我或者对自我的控制,对自己的情绪感到陌生或者冷漠,退入幻象世界,或模糊其他的感官体验。在寄宿学校的语境下最常见的就是压抑感情,对感情不屑一顾,直到再也感觉不到。因为这些小孩可能在寄宿学校感到当他们陷入困境的时候没有人会帮助他们,如果他们展露情绪的话反而会被霸凌或者惩罚。

这些痛苦可能会转化成呕吐等躯体症状,也可能会让他们难以信任他人。最常见的后果之一是依恋上的损伤。他们可能很难跟人进入或者保持亲密关系,不自觉形成了对被抛弃的预期,并陷入强迫性重复。他们可能会对依赖他人产生不合理的恐惧,在咨询中可能会突然终结资访关系。总觉得自己不如一个人做事更好。

寄宿经历也可能导向一种精神上的兄弟姐妹情谊sibling group,这种感情可能会在家庭关系的丧失下变得尤其重要。大家可能会因为共同的丧失和环境变得格外珍惜彼此,也可能因此形成对集体更服从的人格。这种经历让很多寄宿学校的人更能适应军队生活。(太槽了)

进入寄宿学校的女性可能变得格外擅长照顾他人的感情和让他人感觉到舒适,但这是她们为了生存形成的人格面具。咨询师必须看穿表面的友善来严肃处理背后的创伤。她们也可能常常被耻辱感困扰,因为女性相对男性可能更少受体罚,耻辱感是主要的惩罚手段。

其实我小时候就爱跟朋友畅想 以后一起找个大别墅 游戏室图书室等等房间怎么安排 大人听了直乐 近年“多元家庭”概念才慢慢被提得多了起来 仿佛是什么groundbreaking.gif的全新概念 然而事实上琢磨出这种东西只需一个没被荼毒过的八岁脑子

社畜是否应该在周末的时候就把这周的菜想好,甚至切好,这样周中就省心一些?
万一当天想吃别的菜怎么办呢?

看法语书看不懂,先看一遍英文,再回来对照,发现全都看得懂!
可能还是没习惯法语的表达方式。但毕竟能看懂了,还是很有进步!

读过 十個詞彙裡的中國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empty:
neodb.social/book/1tS4zb563ARn
讲故事还是挺好玩的,但讲社会问题的时候经常乱分析。而且后面没有前面精彩。

橫豎線條畫不是孟德里安首創的,Marlow Moss是在他之前就已經在做了而且也是國際知名,伊影響了孟德里安並且塑造了歐洲抽象藝術的審美走向。
1. dailyartmagazine.com/marlow-mo

2. artuk.org/discover/stories/que

开心!因为临近晚上很多摆摊的都弃摊了,我一分钱不花捡了六本书,五本绘本还有一本 heart of darkness.
糟糕的是因为挑书挑太久,超市刚好关门了,今晚只能吃速冻水饺了。

准备去公园凑国王节热闹,人太多没挤上电车,就走路去,走到一半被人拦下来问梵高博物馆在哪,我往旁边一指,说就从 Rijksmuseum 穿过去,结果我被墙上的巨幅宣传画吸引,现在来到了博物馆,开心得像画上的人儿​:aru_7000:

刚看到一人穿绿色的裙子橙黄色的外套红色的围巾,我好喜欢啊!太喜欢花花绿绿的颜色了,但是这边看到的大多数人穿的衣服都是暗色系的。

找到了对牛弹琴的法语:pisser dans un violon :aru_7000:
字面意思是尿在提琴上,大概意思是做无用功,说的话没人听。

Show thread

老早就定好了下周末去巴黎的行程,当时想买奥赛的票,结果不让我买,才发现那天刚好免费,就以为不用买票。
结果我今天心血来潮想着橘园也顺便去下吧,去官网看见有一个免费票的类别,已经售完了,才知道是要预约的。然后我专门搜 musée d'orsay dimanche gratuit 才搜到那个预约免费票的页面,也已经售完了。
气晕了,能不能学学橘园把所有票类都放在一个页面啊,太误导人了。好不容易赶上一次博物馆免费。

学到 footwash 是叫 lavapiés,拿谷歌想查图看看样子,结果首先查到马德里一个叫 Lavapiés 的地方​:aru_0190:​莫非这就是洗脚城

Show thread

之前学法语的时候学到水母是 Méduse,想着这不是美杜莎吗,好奇查了一下,按照维基的说法,确实是因为水母的触须看起来像美杜莎的蛇。
英文其实也是叫 medusa 的,水母每个生命周期都有不同形态,jellyfish 那个形态是它的 medusa phase.

Show older
Rhabarberbarbarabar

本吧服务器位于德国。欢迎小伙伴们分享生活和语言豆知识。
新用户注册请
1. 填写详细的申请理由,或者附上别处的社交账号。
2. 给出 Rhabarberbarbarabar 的中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