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之前我在读情绪和进化的相关性的时候,想的是像我这样不适应社会的人,不如就主动淘汰自己的基因好了。但是我突然发现不适应社会的人好像是大多数,是社会变化的速度超过了人类进化的速度。如果感到孤独是从原始社会遗传而来,目的是为了把人拉回部落,避免危险的话,那么现代社会其实并不一定需要那么多的陪伴和合作,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安全,孤独的情绪是否有些多余了呢?会不会以后的人类就算长时间一个人也不至于感到孤独了呢?

Show thread

⬇️ 十几年过去了,现在又是什么情况呢?
其实我想要分享开心事或者讲秘密的话还是有好几个人的,但是 in a crisis 可以 turn to 谁我就不知道了,我感觉和我关系好的现在还都没有混得那么好,足够给我支撑…可能再过几年大家就混出头了呢 :aru_0300:

“social scientists have been asking a cross-section of U.S. citizens a simple question for years: “How many confidants do you have?” They wanted to know how many people you could turn to in a crisis, or when something really good happens to you. When they started doing the study several decades ago, the average number of close friends an American had was three. By 2004, the most common answer was none.”

《隐秘的角落》一点点无关紧要的差评 

其实算是国产片中还不错的了,剧情有的看。但因为主角是小孩子,主角陷在小孩子的思维里,做了很多不理性的事情,导致我的整个观感不是很好。
比如找杀人犯要钱的时候说:反正你杀了两个人,已经是死刑了。???我看到的时候真的揪一把汗,之所以强奸不判死刑,是为了防止犯人索性先奸后杀,既消灭人证又不会让自己的罪行更重,结果小孩子直接拿这种话去刺激杀人犯,不就是鼓励他继续杀下去吗?
再还有杀人犯在两位老人之后又杀了第一个第二个人的时候,这群小孩子不直接上交证据,还坚持找杀人犯要钱,留着杀人犯逍遥法外,他们真的觉得普普弟弟的命比所有这些被杀的人的命都要珍贵吗?心灵不会受到谴责吗?
再就是两个小孩从福利院逃出来的时候根本没想好怎么凑到这三十万,一开始是借的,借了一个人没借到,就开始盯着杀人犯敲诈勒索了,被提醒了这可能涉及犯罪之后还执迷不悟,看到杀人犯是借的高利贷,还拿钱拿得心安理得的。怎么,就非要一棵树上吊死了?本来是打算借钱的,老陈都对你那么关切了,不找他求助试试吗?
还有很多类似的情节记不太清了,倒也不是说剧情不合理,毕竟小孩子思维有限,真的有可能做出这种事,主要就是看着让人很不舒服。如果一部剧中有这样一个小孩角色时不时出其不意地捣乱,我觉得还是有看头的,结果一整个剧都是这群小孩在整一模一样的破事。可能我还是更喜欢理性和感性都在线的剧。
再还有剧末一个字幕“献给童年”我也是万分迷惑,哪个普普通通的中小学生的童年是这个样子的啊?后面还播放演员童年的照片就更迷惑了,又不是什么美好童年。

最近看完之后感觉最迷惑的两部电影,《重庆森林》和《苏州河》,倒也不是说电影差,就是看完之后感到迷惑:这讲了个什么鬼啊?这什么乱七八糟的故事啊?这都是些什么疯人疯语?为什么让我看这种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啊?
不过这两部电影我都在看完之后给室友复述了一下剧情,并且梳理了一下手法,前后呼应的地方,小细节和 highlight,结果梳理清楚之后我内心对这两部电影的评价一下子就上升了​:aru_0160:​不知道是什么原理

为什么这两天突然看到好多人在说年是人类自己捏造的时间尺度没有意义?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春夏秋冬一个循环啊​:mrcroco_agadhwkaahhc7gg:

我问室友饿不饿,我要不要做意面,室友说不饿,我说我也不饿,aber theoretisch können wir gemeinsam boxen, dann kriegen wir Hunger. 室友说,lass uns theoretisch boxen.

我都没有办法给《收件人不详》打分,我在看整个电影的时候情绪都很复杂,如果我给电影打高分一般是觉得电影很“好”,但是如果一部电影给我带来太多的负面情绪让我持续压抑,我就没有办法用“好”和“坏”评价,如果有可能我想给它打 5i 颗⭐,或者 5 枚🌙。也不是说只要悲剧或者压抑我就不能打分了,《寄生虫》我就打了 5 ⭐️,里面的人也惨惨的。但《收件人不详》就是…和我的评价体系不合,我可以写影评写各种感悟,但是 ⭐️ 不适合评价这部电影。

Show thread

看了《收件人不详》之后,我觉得我又更能理解一部分困在家暴中的女性了。家暴男也不一定是十恶不赦的人,常常都是有可怜之处的,打完别人马上就蹲墙角哭,马上就道歉,有点感情基础的就很难不同情他想给他一个抱抱啊…
(但有条件还是要跑…不要想着拯救别人…大家都是可怜人)

:0170: 好想回国吃东西,好想回国玩,好想念在国内有时候亲切的感觉,好想和好多random的中国人大爷大妈啥的说话。但是我另一方面又不想回国,不想在一个得用vpn才能access到很多东西的地方,不想回到这个说话都要担惊受怕的地方,不想要被强制人脸识别或强行采集biological information,不想接触到爹里爹气的人,不想被爹里爹气地说教。啊!!!但我真的好想念回国。(其实也就一年没回而已,但是上一次回国去成都玩真的太开心了吃的也太好吃了而且太便宜了真的太快乐了听的乐队也是中文的真的太亲切了。)

我对过去生活的滤镜真的很重,我明明白白地记得我大学本科是不太幸福的,但是我想到我当时可以疯狂泡图书馆,看电影,每天上课之余还可以抽五个小时学德语,上了那么多 Coursera, 还有好吃的食堂,有人带我入摇滚和民谣坑,还可以进车间做工,每周还可以回一次家,又觉得我其实还蛮幸福的。

好像不同的语言搞的完全就是不一样的哲学,比如 Sein 如果翻译成“存在”,就忽略了“是”的含义,因为没有“天存在蓝的”这种说法。如果翻译成 being, 就又和 humanbeing 里的那个 being 混淆了,而海德格尔明明仔细区别了 Sein 和 Seiendes. 难怪莱布尼茨想搞 Universalsprache. 数理逻辑语言是最美的语言​:ablobcatheart:

Show thread

今天好像对 ich denke also bin ich 有了新的理解,以前我是把这个 sein 当做“存在”来理解的,因为我有这个 denken 的行为,所以我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而这个 denken 也可以被替换成任何其他行为,比如 ich weine/wüte/lache also bin ich. 看 Sein und Zeit 的时候,我又觉得这个 sein 可以当做“是”来理解,就是说我的 Verständnis/Gedanke/Denkfähigkeit 是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能脱离我的 denken 来定义我。因为我在 denken,所以我是我而不是一块石头,因为我的 Denkweise,所以我是我而不是其他的人。

Show thread

看了 2015 电影版海蒂,我觉得这个片子就是瑞士旅游宣传片,虽然瑞士给我的阴影很深,但是风景太好了,我又想去瑞士了,去阿尔卑斯山上​:ablobcatcry:
随便附几张当年在阿尔卑斯山上的照片

说到蜂蜜柚子茶,我一直以为是蜂蜜+柚子+(红)茶,也一直是这么做的,没想到竟然是蜂蜜+柚子+热水…但是加红茶的蜂蜜柚子茶真的好好喝哦!

真的很喜欢语言梗。在看 »Sein und Zeit«,里面说我们都不知道 Sein 是什么意思,在我们问 Was ist Sein 之前,我们需要先定义 ist. 就很好笑。
紧接着又讲到 ...Dieses wird gleichsam auf sein Sein hin abgefragt. Soll es aber die Charaktere seines Seins unverfälscht hergeben können, dann muß es seinerseits zuvor so zugänglich geworden sein, wie es an ihm selbst ist... 虽然此 sein 非彼 Sein, 但如此频繁的组合使用还是让我笑到打鸣,忍不住怀疑 Heidegger 在这里是故意的…

大学本科的时候凭借着学校的高清种子资源看了很多电影,都是豆瓣榜单上的,当时看到了好多好电影,大部分看完之后都遭受了心灵震撼,大喊神作并给出五星。但是现在再看电影就很难有“神作”感了,五星给得勉勉强强的,总觉得是挺不错的但是也没到满分,看同样的榜单心里也掀不起以前那种涟漪了。而且我的评分开始和大众分化,大众打五分的我打三四分,大众打三四分的我打五分…总觉得本科那段日子是看电影的最佳心境,应该多看看电影留下美好回忆的。现在再看电影就觉得影院加成很重要,就算不怎么样的电影,在影院看体验就很好。

还是那个语伴:意大利一片 Chaos, 不知道怎么搞的,意大利人一群 Idioten, 没有德国人来意大利,但是意大利人都去德国,我在米兰,明年一月去德国。

Show thread

Tandem 的意大利语伴:你学意大利语干嘛?意大利语在欧洲又没有用。

可能因为今年是来德国第一个一个人过的圣诞节,今天感觉真的很脆弱,很需要爱。但是我好像一直又在拒绝爱,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给出足够的爱,导致身边一直没有什么人。我羡慕的主要不是有的人可以和家人朋友聚,而是那些人愿意和家人朋友聚并且可以从中得到快乐。

Show older
Rhabarberbarbarabar

本吧服务器位于德国。欢迎小伙伴们分享生活和语言豆知识。
新用户注册请
1. 填写详细的申请理由,或者附上别处的社交账号。
2. 给出 Rhabarberbarbarabar 的中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