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ghetta 但你说的这两个人也都已经死了,虽然从定义上来说也叫现代…
刚刚又想起 Das Parfum,但是我怀疑大家看了电影就不会去看原著了,不一定算得上有名。
所以你觉得是因为国内会德语的人比较少才没有多少知名的德语作品?毕竟日语也算小语种,但是中国会日语的人很多,所以日本作家的知名度也高很多。我说到中德交流比较多是因为之前确实有一段留学潮,当时很多人去俄国和德国留学,我猜那个时候会说德语和俄语的国人比例比现在高…
@unagi 你刚说的是近代,我想着从二战前后其实就可以算了……我觉得好多小语种作家都是在语言学习者/文艺爱好者小圈子内比较知名,但是离村上春树那种大众化的还差挺远。而且我觉得很多德语作品消遣性不强,中译阅读体验又很堪忧,就算比较有名的几个作家也挺难火起来的……
@Fughetta 《魔山》的中译我看得火大。。那么多我看不懂复杂的句子译者都翻译得很好,说明并不是没有水平,那到底为什么很多简单的地方瞎翻一气,把一八零五(年)翻译成一千八百零五。。(忘了具体的数字随口说的)
@unagi 我前两天围观豆瓣上 Sebald 几本书的读书笔记,看着好多翻译哭笑不得……找了某一本书的英译本,觉得英文翻译得特别好,怎么中文跟火星文似的……
@Fughetta 我现在中译就是在德语看不懂的时候对照着看一下,这样不容易生气,还能赞叹一下译者的水平…
因为中文和其他语言结构太不一样了吧…学很多小语种都是推荐用英文学的,我现在用德语学意大利语也觉得很好,很多东西都可以一一对应
@unagi 我也是在看难啃的书时把中译本当便捷机翻用,抱着对机翻的心理预期不容易生气
@Fughetta 找到了,是把盘子上印的 Sechzehnhundertundfünfzig 翻译成一千六百五十年。把 Wäsche 翻译成内衣,把 Getränk 翻译成茶(从上下文完全看不出哪里是茶了,倒是有可能是啤酒)。
“汉斯·卡斯托尔普是在凄风苦雨的环境下成长的” 我还以为他的亲友待他不好,结果原文是“Hans Castorp wuchs auf bei miserablem Wetter, in Wind und Wasserdunst”…
“现在全靠一副假牙咀嚼食物” 原文 “sein Gebiß legte er nur zum Essen an”…
语言通不通顺另说,我感觉译者完全改了原文的意思…
@unagi 这几个例子好过分
@unagi 二战题材的电影我看过几部,但是一直没看直接写二战的书
@Fughetta 哦我刚发现《偷书贼》是澳洲小说家写的英语故事,只不过背景是德国。。那我很可能也没读过 Juli Zeh 之外的,果然 Juli Zeh 很有名(?
@unagi 能上新华书店的应该算有名了😂 想起来我之前买过一本 die Entdeckung des Himmels,可能也没有中译,似乎风评还不错(据说是故事比较好看的类型)……当时(因为新冠)没看成那本书改编的话剧,我就一直没心情看书了。
@unagi 近代的德语文学我也没看过很有名的几人之外的作品了,Juli Zeh 可能是唯一的例外……还有 Alfred Döblin 的一本书没看完,已经印象不深了。不知道 Dürrenmatt 的戏剧在国内知名度怎么样🤔